研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内容分为:1.基础理论,包括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历史沿革、对人类经济发展的意义等;2.自然资源稀缺问题;3.制定自然资源政策的原则;4.自然资源利用的原则;5.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问题。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是关于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中经济因素和经济问题,以及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它研究资源稀缺及其测度、资源市场、资源价格及其评估、资源配置与规划、资源产权、资源核算、资源贸易、资源产业化管理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源经济有如下的学科性质:
(1) 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在资源经济学中,认为资源是财富的来源,或者认为凡是稀缺的自然物品都是自然资源。凡此种种,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的概念的界定就已体现出人本主义。加之从资源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问题可以看出,资源的稀缺、市场、价格等,更体现出资源经济学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以说,经济学固有的人本主义色彩在资源经济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带有明显的公共经济学色彩
资源经济学关注资源的部门和产业配置,关注资源利用的空间布局,还关注资源的代际分配。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或公共问题。社会或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源经济学对资源及与之相关联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其成为社会或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经济学是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学科。
(3) 带有鲜明的政府经济学色彩
资源经济学建立在市场理论基础之上,但也同时认识到市场对资源利用和保护失灵的一面,因而强调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作用。于是,资源产权界定、资源市场与贸易、资源配置与规划、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体系等政府行为有关的方面,也作为资源经济学的主体研究内容,从而带有鲜明的政府经济学色彩。
(4) 是边缘性应用学科
资源经济学是资源科学与经济科学交叉的结果,在学科分类中既属于资源科学的范畴,也属于经济科学的范畴; 同时,资源经济学还运用经济学、地理学、法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或手段,故而是边缘性应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