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赋史》马积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备的一部赋史,全书分为十二章。在“导言”里,作者论述了赋的基本特征和赋的起源,概括指出;赋是一种不歌而诵的文体,它的形成有“由楚歌演变而来”、“由诸子问答体和游士的说辞演变而来”、“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等三种不同的途径。作者还论述了赋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先秦辞赋”一章里,作者首先论述了战国文化的历史特点,进而研究和分析了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以及他们的《卜居》、《渔父》、《风赋》、《高唐》等文赋,对荀况的《赋篇》也作了分析和介绍。在有关汉赋的两章里,作者论述了汉赋的特点及成因;汉初赋家贾谊、藩国君臣赋、武、宣之世赋的兴盛;元、成至新莽赋的演变以及东汉前期的赋;张衡和东汉中期作家;赵壹、蔡邕等汉末作家;汉赋的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专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及赋作,作者也用了两章的篇幅加以论述,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汉末魏初文学的兴盛与赋的新发展、魏及西晋文风的变化与赋的繁荣、东晋赋以及晋宋之际文风的转变和宋代作家、齐、梁、陈三代赋的发展、庾信与北朝赋。在“唐五代赋”的两章里,作者对唐赋的繁荣与概况、唐前期赋、作家辈出的开元、大历赋坛以及贞元、元和前后赋的空前繁荣、晚唐五代赋的继续发展、唐代的律赋、唐代的俗赋等内容都作了细致和深入的探讨与论述。第九、十两章专论宋元时期的赋,作者首先介绍了宋代的文风与宋元赋的特色,进而论述和介绍了北宋初期、中期和晚期作家以及南北宋之际和南宋初期、中期和晚期作家,并用一节的篇幅,专门论述了金、元时期的赵秉文、元好问及刘因、朱德润等作家。最后两章研究的对象是明清时期的赋,作者论述和探讨了如下一些内容:明代的文学思想与前期作品、明代后期赋的发展与变化、明末清初赋的复兴、清康熙、嘉庆间的学风和赋的特点、古文家的作品、骈文家的作品、朱彝尊等其他作家的作品、道咸以后赋的衰落。本书既注意从史的角度阐述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与演变,同时又注意研究和介绍在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家和主要作品。作者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内容(题材、主题、思想等)和形式(体制和表现艺术等)两个方面,来阐明赋的发展以及赋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交互影响。另外,经过深入地研究,本书对于与赋有关的一些文学现象,如汉代宫廷文学、魏晋以来的骈文、齐梁宫体、宋西昆体、明复古运动等,都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 《赋史》马积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47万余字。该书对我国古代韵文重要体裁之一的赋从源到流作了全面探讨。其论述多为著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认为赋有三源,亦有三流,即: 源于楚骚的骚赋; 源于四言诗体的诗体赋(其流也有五、七言及杂言,但不多); 源于诸子问答体及纵横家言的文赋(有散韵结合体、骈体、律体等)。二是通过对赋体文学思想与艺术及内容与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指出楚赋(屈宋赋) 以后,唐赋是赋的发展高峰,否定了前人轻视唐以后的赋的看法。三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文学现象。书中虽以赋的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但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不同时期文学思潮的变化。著者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肯定玄言诗人在发展山水诗赋上的贡献; 在指出宫体诗赋反映了贵族审美情趣的同时,肯定其在注意描写人的神情体态方面的新成就等。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赋史文学史著作。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马积高著。作者把文体中的 “赋”在千年文学史中的发展脉络仔细作了清理,不仅对“赋” 的形式和内容以至文学思想之演进作了深入研究,而且对某些传统观念如 “汉以后无赋”等提出了自己超越前人的独到见解,认为唐代不仅有赋而且发展到了高峰。同时,对与赋有关的各种文学现象和文体的交互影响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因此,本书虽以赋的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但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获湖南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