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赤红壤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赤红壤latosolic red soil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土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1978)和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1988)列入铁铝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首次方案,1991) 列入铁铝土土纲湿润铁铝土亚纲。它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制的热带湿润老成土(Tropudult),部分为不饱和热带始成土(Dystropep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中的高活性强酸土(Alisol)、低活性强酸土(Acrisol),部分为不饱和雏形土(Dystric Cambisol)。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 赤红壤粘粒部分的化学性质
主要亚类 本土类可分以下亚类: 普通赤红壤 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东部地区(台、闽、粤)和滇中南。土壤具有本土类的典型属性,因分布区东部年均温较西部高2~3℃,年降水量也高200~500毫米,故东部土壤的富铝化强度略高于西部,土体呈红色,酸度较高。滇中南的赤红壤多位于干热河谷,具有较干热的气候,季节性干旱严重。 黄色赤红壤 分布于滇东南和滇西南的低山丘陵区。因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比普通赤红壤地区高500毫米以上,土壤含水量较多。表层有明显的黄化层,粘土矿物除高岭石外,还含有较多针铁矿。淋溶淀积层呈亮黄橙色(10YR 6/6、6/8)。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普通赤红壤亚类高。 利用改良 赤红壤地区应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对山坡地必须搞好林业、牧业,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地形平缓地区可发展农业,一年三熟。应注意开发热带、亚热带的经济林木、果树和药材等特产,如种植木瓜、杧果、香蕉、洋桃、荔枝等热带果树,油茶、八角、紫胶、三七、砂仁等经济作物和药材作物。橡胶、咖啡等热带作物只能在局部避寒避风处种植,这方面各地已积累不少经验,如广西龙州在橡胶树下覆盖草层以保水,树行间种植绿肥,深翻压青,五年中不仅橡胶树生长迅速,土壤肥力也不断得到提高(见红壤改良利用)。 赤红壤latosolic red soil曾称砖红壤性红壤。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土壤。是砖红壤向红壤过渡的土类。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云南等省区的部分低山丘陵。土壤的富铝化作用介于砖红壤和红壤之间,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有蛭石及赤铁矿,B层黏粒硅铝率1.7~2.0,风化淋溶系数0.10~0.15,盐基饱和度15%~25%,土壤pH4.5~5.5。全剖面暗红棕至棕红,土体黏重紧实,构造体表面有大量铁锰胶膜。适于生长常绿林木,亚热带经济果林和旱作物。但侵蚀严重处常有铁盘露出,植被稀疏。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