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赤道潜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赤道潜流出现在赤道附近海域次表层中的海流。它处在赤道流之下、中层水上部。其流向与表层南、北赤道流的流向相反,自西向东流动,流速比表层大,所分布的海域基本上与赤道对称。1952年,T.克伦威尔首次在太平洋发现了赤道潜流,故命名为克伦威尔海流。1961年,苏联“罗蒙诺索夫”号海洋调查船发现了大西洋的赤道潜流,称为罗蒙诺索夫海流。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厚度约200 m,宽度约为300 km,最大流速达1.5 m/s,流量为4.0×107 m3/s,流长约为14000 km,几乎横跨了太平洋。大西洋的赤道潜流比较集中于狭窄的范围,观测到的核心流速值约为0.8 m/s,流量为36.4×106 m3/s。印度洋只有在每年的3~4月时,才发现次表层中有微弱的向东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在其驱动下产生了印度洋的赤道潜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