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赫图阿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赫图阿拉亦作“黑秃阿喇”、“黑图阿拉”、“赫图阿喇”。满语“横岗”之意。又称“赫图阿拉老城”。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的西老城。辽、金时,属沈州地。明初置建州卫于此。清太祖努尔哈赤发祥之地。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建内城,三十三年增筑外城。四十四年, 努尔哈赤即汗位,建后金政权,定都于此。努尔哈赤天命六年(1624),迁都辽阳。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 尊称为兴京。清康熙诗云:“霭霭兴王地,风云莫可攀,潆洄千曲水,盘迭百重山”, 表达了对该地的推崇和对祖业的追慕。全城围山而筑, 垒土为郭,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内城周五里,南一门、东 二门、北一门。外城周九里,南三门、北三门、东 二门、西一门。追尊四祖即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和显祖宣皇帝。 赫图阿拉Hetu ala地名。满语 “赫图”汉译为 “横”、“粗”;“阿拉”汉译作“山冈”、“矮平山”、“大阜”;合译为“横山冈”,汉文又写作“黑秃阿喇”、“黑图阿拉”等。明初为建州卫地。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于此建内城,三十三年增建外城。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称汗,以此为都城,至天命六年 (1621) 迁往辽阳。天聪八年 (1634) 皇太极尊此地为天眷兴京,今为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村。遗址犹存,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