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飞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59 赵飞燕汉代舞蹈家。原名冯宜主,其父冯万金是一位音乐家。家庭败落之后,赵临收宜主为养女,改名赵飞燕。飞燕家传“彭祖分脉”,飞燕深得气功之法,能在寒冬飞雪之中,着薄衣而有热气。后被阳阿公主收入婢女。成帝见飞燕姿色楚楚又能舞善歌则封为婕妤,后晋封皇后。身轻如燕可做掌上舞。她创造一种舞步名为 “踽步”,是一种快速的细碎舞步,走起来如水上飘动。成帝死后,哀帝即位被贬为庶人被迫自杀身死。 赵飞燕?—前1汉代著名舞蹈家。原名冯宜主,其父冯万金,是著名的乐师。赵飞燕后来被赵临收为养女,到阳阿公主家当歌舞伎。因其舞姿轻盈、舞艺超群,故名“飞燕”。汉成帝时,她被召入宫,先被封为婕妤,后立为皇后。《赵飞燕别传》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引,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相传汉成帝曾在汉宫太液池的瀛洲岛上修建舞榭,专供赵飞燕歌舞,又造水晶盘,令宫人托举,赵飞燕在盘上翩翩起舞,潇洒自如。故史书上称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汉成帝死后,哀帝封赵飞燕为皇太后。平帝继位后,她被贬为孝成皇后,再被废为庶人,遂自杀身死。 赵飞燕汉代著名舞人。原为阳阿公主家歌舞伎,体态纤细,舞艺高超,舞姿极轻盈,民间传说能掌上起舞,故名“飞燕”。成帝时入东宫,受宠封为婕好,后立为皇后,哀帝立,封为太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乃自尽。明代有木刻《赵飞燕掌上舞图》。 赵飞燕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时人,中国古代著名的舞蹈家。原名宜主,聪明伶俐,幼年时便“善行气术”(即今天所说的“气功”),会控制呼吸;长大后身材窈窕,体态轻盈,容貌动人。其父死后,家境败落,她漂泊到长安,被赵临收为养女,后又到阳阿公主家当婢女,开始精心研习歌舞。因她身轻若燕,故而得名飞燕。汉成帝刘骜微服出宫到阳阿公主处,甚喜赵飞燕舞艺超群,便召她入宫,封为婕妤(妃嫔的称号)。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汉成帝废许皇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4月封赵临为成阳侯,6月立赵飞燕为皇后。赵飞燕腰肢纤细,舞姿轻曼,相传她在汉宫太液池瀛洲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时,一阵大风吹来,她扬袖飘舞,好像要乘风飞去,成帝特地为她筑起了一座七宝避风台。据传,赵飞燕“能作掌上舞”,成帝曾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令宫人托盘,赵飞燕在盘上起舞,可见其舞技精湛。赵飞燕还擅长一种独特的舞步——“踽步”,这是一种飘浮不定的碎步,走起来似手执花枝微微颤动。当时除了她,没有人能走得那样好。成帝死后,哀帝刘欣继位,封赵飞燕为皇后;6年后,平帝刘衍即位,朝中群臣指责赵飞燕无嗣“失妇道”,她被废为庶人,被迫自杀。后世许多艺术家以赵飞燕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绘画、小说、诗歌、戏曲作品,使她精美绝伦的舞艺得到了永久的流传。 赵飞燕汉代歌舞伎。据说舞艺超群,身轻若燕,故名“飞燕”。后被成帝刘骜召入宫中为女官,继封为皇后。平帝即位,被废为庶人,令其自尽身亡。参见“历史”中的“赵飞燕”。 赵飞燕?—前1汉成帝皇后。善歌舞,以体态轻若飞燕故名。深得帝宠。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参见“艺术”中的“赵飞燕”。 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以擅长歌舞而闻名。赵飞燕本为长安宫人,成年后被赐予阳阿主家,学习歌舞,因她体态轻盈而号曰飞燕。成帝微服出行过阳阿主家,赵飞燕以乐舞侍奉成帝,深受成帝赏识,遂被召入宫中。赵飞燕有妹名合德,亦善歌舞,也被召入宫中。姊妹二人俱为婕妤,倍受恩宠。不久,赵飞燕被立为皇后,赵合德被封为昭仪。据传赵飞燕“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便轻细,举止翩然”,能作掌上舞。成帝常于秋日与赵飞燕游乐于太液池,因赵飞燕体态轻盈,成帝恐其随风入水,用翠缨结飞燕之裾。成帝死后,赵飞燕因立哀帝有功,被尊为皇太后。哀帝死后,王莽通过王太后贬赵飞燕为庶人,迫其自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