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赶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赶秋苗族节令习俗。流传于湘西。又称“秋社节”、“交秋节”。立秋日,苗胞停止农活,穿上盛装,赶至秋场,跳舞唱歌、吹芦笙、打秋千、玩狮子、耍龙灯,尽情玩乐。赶秋必然逢场,湘西墟场有一六、二五、三八、四九、五十等不同的场期,赶秋日期为五天,每场能逢上一天。从立秋日起,头天为头秋,二天为二秋……头秋人数最多。哪个墟场碰到了头秋,哪里的苗民最高兴,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征兆。赶秋时,秋场上搭一高台,台上放一只倒在地上的纸老虎,旁边站一些手拿长矛和弓箭的猎人。东道主方面选出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扮秋公秋婆。上午10点左右,秋公秋婆上台,他们胸前抱一捆连枝带果实的水稻、包谷、高粱和棉花,以象征丰收,向大家跳跃鞠躬,然后庄重宣布赶秋活动开始。此时鞭炮齐鸣,铳炮连天,龙灯队、狮子队拨开人群向秋场四方舞去,首先是礼节性的表演,而后是各显神通。赶秋中最主要的活动是荡秋千,有四人秋、八人秋、十二人秋。谁要想上秋千,首先要唱歌。歌声最响亮,表现最大方的就先上秋千。这样一轮又一轮,至夜方散。此俗今仍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