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超新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超新星chaoxinxing

一类猛烈爆发的恒星,其爆发规模远超过新星。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增长幅度是新星的数百至数千倍,比其平时猛增几十万至几亿倍,这是恒星所能经历的规模最大的灾变性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或是将它的大部分物质抛射到星际空间,留下致密的星核——中子星。或是将恒星物质完全抛散,成为星云遗迹。超新星是罕见的天文现象。在银河系内,可确认的超新星爆发仅有8次,其中我国史书记载的1054年金牛座超新星,700年后在其位置上发现了蟹状星云,经考证认为这团气体星云正是1054年超新星的遗迹。银河系距今最近的超新星出现在公元1604年,而1987年2月23日在大麦哲仑云(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距离约为16万光年)中发现的超新星1987A是自1604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超新星,也是自1609年天文望远镜发明以来,第一颗可用肉眼看到的超新星。对于河外星系的超新星,自1885年在仙女星系中发现了第一颗超新星至今(1989年底)已记录到了近700颗。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到晚期的现象,根据超新星爆发的亮度变化和光谱观测资料,可以把超新星分成贫氢的Ⅰ型和富氢的Ⅱ型两大类。由统计结果看,Ⅱ型超新星为大质量的恒星,而Ⅰ型超新星为质量较小的恒星。按照恒星演化理论,凡是质量约大于0.1个太阳质量的天体都可以成为自身发光的恒星。光的能源主要是来自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当恒星核心部分的核能源用尽以后,恒星便进入了晚期。此时,恒星失去了能与引力抗衡的热压力,便发生星体大坍缩。对于质量约大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在坍缩时,当恒星外层急剧坍缩进来的物质碰到核心区密度值高达原子核密度以上的区域时,坍缩被阻止,出现了反弹,使得原来向下落的星核表面壳层爆向宇宙空间,留下一个致密的中子星。形成Ⅱ型超新星爆发。对于质量较小的恒星,在大坍缩后,形成白矮星。若白矮星与一红巨星组成密近双星系统时,在红巨星的物质流向白矮星并使其质量增加,以致超过它的极限值(约1.44个太阳质量)时,白矮星开始坍缩,坍缩时引起热核燃烧,导致星体完全炸毁而不留下致密的星核,从而形成Ⅰ型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不仅释放出大量电磁辐射,也释放出宇宙线和构成太阳系天体及我们地球上存在的重元素。超新星是星际重元素的主要来源。观测表明,超新星爆发所抛出的大部分物质与其周围的星云相碰,有时可以把周围的星云压缩到一定密度,使星云收缩变密,而逐渐形成新的恒星或可能形成行星。

超新星

光变幅超过17个星等的爆发最激烈的变星。爆发后或成为星云遗迹,或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已发现的600多颗中有8颗在银河系内,其中有著名的1504年超新星以及第谷超新星、开普勒超新星。其爆发机制多认为是大质量恒星晚期演化阶段的核爆炸。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