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跑
在规定距离内,依次跨过一定数量和高度栏架的短距离径赛项目。在奔跑中越过障碍物是人类与自然做斗争而形成的基本技能。跨栏跑即是这样逐渐发展和演变过来的。跨栏跑可以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培养勇敢精神。
跨栏跑于1937年首先在英国出现,以后推广到欧美。19世纪末开始出现国际比赛。1896年第1届奥运会首次举行男子跨栏跑比赛,全程为100米,共设8个1米高的栏架。第2届奥运会增设男子400米栏,并将1.00米栏改为110米栏。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又增加女子80米栏,第19届奥运会改为100米栏。女子400米栏的国际比赛于1973年开始,1984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历史上曾有过200米栏的比赛。目前室内田径赛还设有男、女60米栏。100多年来,跨栏跑的距离、栏架高度、栏架结构和比赛规则的多次变革,推动了跨栏技术的发展。最初采用埋在地上的木栅栏做障碍,以后改为用支架支撑的木栅栏。当时对栅栏的高度、栏间距离和跑程无统一规定。20世纪初出现了可移动的“⊥”形栏架。1935年开始用易翻倒的“L”形栏架,并沿用至今。简单的直体屈腿跳栏动作也逐渐发展成“跨栏步”技术。1900年前后,跨栏跑运动由欧美传入中国。1910年的全运会上就有了男子120码低栏比赛。1933年又将男子400米栏和女子80米栏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跨栏跑运动迅速发展,1965年男子110米栏和女子80米栏的成绩,均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跨栏跑技术包括起跑和到第一栏的加速跑、跨栏步、栏间跑和终点冲刺。跨栏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
中学跨栏跑教学以“跨栏步”为核心,掌握“跨栏步”与栏间跑的结合技术。可采用分解教学法,在初步掌握“跨栏步”动作后,以完整练习为主,使学生在反复的跨栏跑过程中改进技术,提高跑、跨结合的能力。应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栏架高度和栏间距离,并逐步提高难度。技术教学应与发展身体素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紧密结合。
主要竞赛规则:❶各跨栏跑项目均分道进行。
❷过栏瞬间,脚或腿低于栏顶的水平面,跨越他人的栏架,或有意用手或脚推倒、踢倒栏架,应取消其比赛资格。其他碰倒栏架的行为不应判为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