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4 路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宋、金、元等曾使用。宋太宗改道为路,至道二年(997)全国分为15路。神宗元丰年间增为23路。置监司、军帅等职,有转运使(漕)司、提点刑狱 (宪) 司、安抚使 (帅) 司等,曾为常制。根据路的长官职权不同,可分为漕司路、宪司路、帅司路等3类,各路辖区范围不尽相同。北宋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以转运司路为主,有15路、18路、23路等。南宋则以安抚司路为主。金沿用辽、宋制,全国分19路,下辖府(州)县,并有总管府路、转运司路、按察司路、统军司路、招讨司路等区别,以总管府路为主。元所设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路隶属于省,路为第2级行政区划单位,置总管府,路以下为州府。至明废。 路前后重叠成行叫路。它是组成纵队的要素。在指出纵队的行数时,均称为“×路纵队”。 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宋、元两代设置。为大行政区,统州县。《宋史·地理志一》:“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15路,天圣析为18,元丰又析为23: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东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kui),曰福建,曰广南东、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26。”《元史·地理志一》:“行中书省11:……路185,府33,州359,军4,安抚司15,县1127。……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 路Lu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它是组成纵队的要素。几行即为几路。通常右翼排头的一行为第一路, 以此类推。在指出纵队的行数时, 均称为“×路纵队”。 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原来专司督征运送地方财赋的各路转运使、兼理军民庶政的路变成为行政区划名。路下统州(府、军、监),州统县(军、监)的三级制。先后分全国为15、18、23、24路。南宋分为16路或17路。金分为17、19、20路。元代在全国分置行省,省下有路,路统府。明初废路为府。参阅谭其骧《中国历代政区概述》。 路油画。宫立龙作于1980年。画中描绘大街一位留长发穿大格衬衫的流行青年; 手提双喇叭录音机,脚趿拖鞋,招摇过市的情景。青年人自鸣得意的神情和路人投过的诧异、鄙夷的目光形成强烈对比。在构图上,流行青年与众多行人逆反方向运动,明确表达作者的是非观念,以艺术形象阐述了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人生道路的见解。作品真实反映了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的社会心理,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方法富有装饰趣味。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 《路》美术作品。彩墨画,纸本。纵40厘米,横89厘米。作者李野林。1992年作。为 “野林彩墨画” 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广安人,自幼酷爱绘画,50年代就已在报刊上发表近500幅作品,几十年来苦苦探求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之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终于创造出 “野林彩墨画”这一独特技艺,引起国内外画坛的关注与重视,并荣获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授的 “中国画创新成就奖” 及国内 “王子杯” 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金奖等奖项。一条坎坷、曲折和泥泞的道路横贯画面,坡度起伏,车辙深深,路上泥土丘垄间还密布着积水与水潭,寓意着前进的困苦与艰难。路的前头山坡顶上是一片光明,象征着只要不畏劳苦崎岖跋涉的人,就可能达到辉煌的顶点。画上方路的末端消失在天际,表现出艺术之路、事业之路的永无止境。全图富含哲理,寓意精深,耐人寻味。整个画面基本用浓墨构成,上色后使画面显得格外厚重和真实,产生典型的油画效果,形成 “近看是中国画,远观似油画” 的显著特点。作品现已被新加坡某机构收藏。 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宋,改唐的道为路,实行路、州(府)、县三级制。北宋时期,山东分属于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东路的辖区,下设25个州(府)、87个县。金代置山东东、西二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元朝首创行省、省下设路和直隶州、直隶府,路辖县和散州,实行省、路(州、府)、县(州)三级制。山东设7个路(济南路:驻历城县,辖11县2散州,益都路:驻益都县,辖18县8散州;济宁路:驻巨野县,辖12县3散州;东平路:驻须城县(今东平县),辖6县;河间路:驻陵州(今德州市),辖6县1散州;般阳路:驻淄川县,辖4县;东昌路:驻聊城县,辖5县),8个州,106个县和散州。明朝废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