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生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生代zhongshengdai显生宙的第二个代,距今2.3~0.7亿年,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一名来自德文Trias(日译三叠,我国沿用),德国这一时期地层具有三分性特点,故名(Von Alberti,1834);侏罗纪是因研究法国、瑞士交界的汝拉(日译侏罗,我国沿用)山系地层而得名(Humboldt,1829);白垩纪是因最早研究英法海峡两岸由白垩构成的断崖,以岩性而取名(O·d′Halloy,1822)。 中生代zhongshengdai地质年代的第4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按先后次序可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重回海洋,而另一些则能在空中活动,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此外,箭石、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其他软体动物也颇发展,逐渐显示现代种类的初步面貌。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但后期已有被子植物出现,至白垩纪后期更为显著。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种类(特别是恐龙)趋于绝灭。 中生代显生宙的第2个代。代表符号为Mz。开始于2.5亿年,结束于6500万年,延续时间1.85亿年。以2.05亿年、1.37亿年为界线,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3个纪。脊椎动物大发展,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箭石最为繁盛,有“菊石时代”之称。植物以裸子植物的银杏、苏铁类等为主,有“裸子植物时代”之称。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