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蹴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蹴球唐代宫廷 “百戏”之一种,属杂耍类表演,亦称 “蹋鞠”。原为一种竞技性体育活动,因唐太宗、玄宗都喜欢此类活动,在御园中专设打球官,并专门设立了大规模的球场。在唐人《内人踢球赋》 中,描写了当时宫女的高超球技: 并赞赏道“擅奇能而绝伦”,“球不离足,足不离球”。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蹴球活动一时风行于宫廷和社会上。并被吸收到 “百戏” 中作为节目演出。唐时,对球作了两项重大改革,一为发明了“充气球”,球胆利用动物胞制成,“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燂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灌气以嘴吹。后改以“打楦法” 向内充气,《蹴鞠图谱》 介绍说: 气不可太竖,竖则徢色浮急,蹴则损力; 不可太宽,宽则徢色虚冷,蹴之不起; 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充气球” 的发明在世界上堪称为第一,它对提高足球的弹跳力,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二为改变了竞赛制度,将 “鞠室” 改为“球门”,“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之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 。据《文献通考》 载: 唐代的球门是植两修竹,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并称 “蹴球盖始于唐,为蹴鞠之变” 唐代足球变 “毛丸” 为气球,而且分为两军对垒,并以射门为目标,同现代足球已无大的差异。这重大变革为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