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轮船招商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1 轮船招商局见06177条 177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清末官督商办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派人招商筹办,1873年正式成立。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于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1877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一批旧船和设备,扩大经营,但始终受外国在华航运业的排斥。1909年归邮传部管辖。1930年改为国营,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到1947年11月止,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解放后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Lunchuan zhaoshangju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19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军事企业的资金,与外国企业 “分利”,清政府提出 “寓强于富” 的口号, 着手经营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同治十一年)夏李鸿章令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朱其昂拟章集股, 11月成立于上海。规定官方掌握企业大权, “所有盈亏, 全归商认, 与官无涉”。主要资本来自商股, 也有部分官款。第一期资本100万两至1881年(光绪七年)集齐。局设总办、会办、提调、委员等职。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设分局。成立时仅有3只轮船,后规模渐大。1877年购美旗昌公司18艘船只,轮船总数达30艘。除转运漕粮外,还延揽各种客货运输业务。初建时,朱其昂任总办。1873年李鸿章委派买办出身的唐廷枢接任, 改组全局, 重订《局规》及《章程》。中法战争期间暂时售于旗昌洋行,以避战祸。1885年收回后改成官督商办,盛宣怀任督办。因受外商倾轧, 日本、新加坡、旧金山等海外航线先后停顿。在官方控制和官场腐败习气影响下, 内部管理不善,官商矛盾尖锐。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援照中法战争时寄售旧例,将船售于外商,事后收回。1909年归邮传部管辖,改成商办。辛亥革命后,因受外轮排斥,地方不靖,亏损严重。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派员整顿,设招商局监督办公处, 隶属交通部。后收归国营。抗战期间疏散到香港、南京、武汉等地。1943年设总局于重庆。抗战后复原, 规模有较大发展。 轮船招商局见“交通”中的“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创立的第一个近代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令朱其昂拟章试办。次年,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际上是官商合办,大权归官方掌握。总局设上海,分局设天津、广州、香港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处。承运糟粮,兼揽商货。1877年,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一批船舶和设备,扩大经营。1885年改官商合办为官督商办。1930年,国民党政府又将其改为国营。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的民间轮船企业。局属“伊敦”号轮是第一艘悬挂中国国旗航行在中国沿海的船舶。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以漕运为根本,以揽货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上海海运管理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