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耳指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通路。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中耳肌和咽鼓管等。鼓膜厚约0.1毫米,直径约10毫米,呈漏斗形,与听小骨的锤骨柄相衔接。鼓膜从外向内分别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在声波作用下,鼓膜可产生振动,其振动频率始终与声波频率相同,很少有残余振动,听小骨从外向内分别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与鼓膜衔接,镫骨与内耳的卵圆窗相连。三块听小骨之间由关节连在一起,称听骨链。当鼓膜振动时,听小骨也随之振动,镫骨推动内耳的外淋巴振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听小骨除了传导声音外,还能减小振动幅度,增强振动力量,从而增加听觉的敏感度。与中耳传音机能有关的还有两块肌肉,其中鼓膜张肌收缩时可使锤骨柄和鼓膜向内牵引,增加鼓膜紧张度,减小振幅,并使镫骨底板向内推进,有利于接受高音。镫骨肌收缩能向外牵引镫骨底板,降低鼓膜的紧张度,增大振幅,有利于接受低音。两块肌肉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声音共同产生反应,以调整鼓膜的紧张度和振动幅度,将声音传到内耳。咽鼓管是鼓室和咽腔相通的管道,中耳借此同口腔及外界相通,可平衡二者之间的压力,从而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机能。如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可造成鼓膜突起或凹陷,从而影响鼓膜的振动。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处于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呵欠或打喷嚏时,可使管口暂时开放,以利于平衡气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