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辞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3 辞格即修辞格,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的简称。它旨在修饰、调整语言,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体格式须根据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内部发展规律来创造。唐钺《修辞格》分为5类26格;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分为4类38格; 张弓 《现代汉语修辞学》分为3类24格。唐松波、黄建霖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搜罗最富,共收录汉语修辞格156个,其中正式辞格117个,含小格121种,尚不能独立或有待于探讨的辞格39个。 辞格也称 “修辞格” “修辞方式”“辞式”。它是通过对本民族语言进行特殊组合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格式。“修辞格” 始见于20世纪初由唐钺参照纳斯菲尔《英文高级作文学》写成的《修辞格》一书(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该书第 一页写道: “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 这个定义抓住了辞格在语言运用上的特殊性和增强词句表达效果的本质特点。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的 《修辞学发凡》以38个辞格的建立,奠定了辞格在修辞学中的重要地位。1963年,张弓在 《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再版)中把“辞格”称为“辞式”,他给辞式下的定义是: “适应社会交际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修辞手法。”1986年,吴士文在《修辞格论析》中下的定义是: “辞格是在言语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不管哪种定义,“特殊组合” 应是辞格的实质性核心所在。“特殊组合” 是指 一种独具匠心的创造性组合,包括超常规的组合,如比拟、拈连、移就、夸张、双关等; 也包括经过匠心独运的精巧组合,如对偶、排比、层递、顶真等。从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就可以将辞格与非辞格严格区别开来。20世纪末出版的谭永祥的 《修辞精品六十格》(山西人民出版社)和汪国胜等人的《汉语辞格大全》(广西教育出版社),既有很强的实用性,又有很高的学术性。前者在介绍60个辞格的同时,又从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中拈出200个例子进行 “辨异指误”,起到了 “拨乱反正”的作用; 后者收条目691个,其中独立的辞格231个,不仅反映出汉语辞格研究的史料线索,而且对易混辞格进行了认真的 “辨异” 和“说明”。这两部著作既传播辞格知识,又推动了辞格研究。 辞格即“修辞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