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边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边款刻于印侧的题记。隋唐以后的官印,上刻有铸造年号。后来,私人印章也在左侧镌刻题记、年月和作者姓名等。边款多数是阴文。 边款Biankuan刻在印章边侧的文字,故名。印之边款源于青铜器上的铭文,文字凹者称“款”,凸起者称“识”,款识内容包括篆刻者姓名、年月、刻于何处等,又有刻制记叙与印文有关的文字,或阐述对艺术主张的短文、评论等,边款使用书法各体,楷、隶、篆、行、草兼备,由于使用单刀、双刀等技法,增加了石刻文字古朴之美,与印文相得益彰,成为完整的篆刻艺术。刻边款应注意款向,即在篆刻印文之前选好在那个石面上刻款,有钮之印,一般将兽尾朝向自己,无钮之印的边款应刻在印文的左面,在有浅雕纹饰的印石上刻边款,应似国画题字一样,使其图文并茂。 边款刻于印章侧面的题记。款识为古代青铜器铭文的统称,一说以文字笔画 “凹” 者称 “款”,“凸” 者称 “识”。印章边款见于隋、唐官印。在印周多刻有制印的年、月、编号、释文等内容。明代以后,文人治印,使边款内容逐渐丰富,扩大了篆刻的艺术内涵。除在印侧或印顶刻年、月、名款外,或刻有治印的有关记叙,文字出处考据,艺术主张,评论性短文,诗、词等,所用书体篆、隶、楷、行、草齐备,多数为阴文。刻制技法有单刀与双刀之分。有先写后刻的,以双刀刻制,追求书法的笔意。多数不落墨,以刀代笔,单刀直刻,率意自然,具有石刻文字古朴苍劲之美。 边款 边款又称“侧款”。印侧刻写的题记文字。阴文称“款”,阳文称“识”。始于元赵孟頫。多刻写治印者名字、年月,亦有刻诗句、论印文字及印文出处的。明清以后遂成为篆刻艺术的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