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苏洵《谥法》曰: “质直好善曰达,疏中通理曰达。”郑樵《通志·谥略》把“达”列为上谥。

中国古代道德范畴。儒家从人的社会活动方面来解释达,认为它是人在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时所能达到的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孔子认为,达与闻是相区别的。《论语·颜渊》载:“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认为,为人正直,善于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就是达士。孟子认为,有德慧者,动心忍性,才能显达。他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明儒方孝孺以心志释达,他说:“夫困折屈郁之谓穷,遂志适意之谓达。”(《题黄东谷诗后》)他进一步区别了穷与达的差异,指出:“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富贵而于道无所闻,于业无所传,谓之穷可也,非达也。贱贫而沛然有以自乐,生有以淑乎人,没有以传诸后,谓之达可也,非穷也。”(《逊志斋集·书夷山稿序后》)道家从人的个体活动方面解释达,《庄子·达生》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郭象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庄子注》)秦汉道家以明生死之分释达,《吕氏春秋·知分》说:“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