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瓦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达瓦孜维吾尔语音译,意为“走索之术”。是维吾尔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相传,古时候有个地方长期被游荡在天空和地面的恶魔母子统治着。有一天,一个名叫吾保里沙夫的勇士拔剑寻找魔子决斗。格斗几个回合,魔子就死在他的剑下。魔母闻讯大怒,呼风唤雨,倾刻之间晴天霹雳,巨雹骤下,大难降临。吾保里沙夫不畏强暴,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竖起千丈木杆,上拴万丈长绳,手持利剑,走索登天,和魔母展开一场恶战。一直打了三天三夜,最后,吾保里沙夫使出绝招飞剑,斩断了魔母的双爪,魔母顿时从天跌落,被地上呐喊助威的万民踩成了肉泥。当吾保里沙夫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顺着绳子溜下地时,人们立刻将他托起,乐师们敲鼓吹号,男女青年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从此这个地方出现了太平盛世。为了纪念吾保里沙夫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维吾尔族青年男女每逢佳节,便竖杆拴绳,上挂各色彩旗,空中走索,做出各种格斗姿态。 达瓦孜意为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杂技艺术,极受群众欢迎。其艺人往往被当作英雄,加以尊重和崇拜。演出时艺人身穿民族服装,骑着披采的骏马,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然后在苏尔奈(唢呐)和纳格拉(大鼓)的合奏声中走上绳架,在空中做侧身、蒙眼、腾跳、倒立、飞身等惊险的走绳动作,使观众无不惊心动魄。达瓦孜艺人往往世代相传,技艺高超。新疆著名的达瓦孜老艺人司迪克·阿西木,曾在1982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指挥过达瓦孜表演。 达瓦孜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活动。“达瓦孜”维吾尔语意为“走大绳”,又称“达尔哈齐克西”。据史料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源于西域民间。它以家族世传方式代代相传。在场中央树一高30米木柱,柱端系一绳,斜垂于80米外的地面。表演者手持一竹竿从地面沿绳索走向柱顶,边走边表演各种技巧,在绳上起坐、倒立、空翻等,颇似杂技的走钢丝。 达瓦孜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高空走绳”或“走索之术”。维吾尔族的传统杂技和体育活动。将一根五六十米长、手腕粗的麻绳一端系在30多米高的杆顶,一端系地上的木桩上,或两端均系在高度不同的两根杆顶上,并将其绷紧,使之形成一条斜线。表演者手持一根长杆保持平衡,从低的一端一直走到另一顶端,中间还常常做侧身、倒立、打坐、翻筋斗等各种惊险动作。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达瓦孜维吾尔语音译,意为“走绳”。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运动场上栽数根二十余米高的木杆,中间隔开距离,木杆之间系有绳子。表演者, 手持长杆在高空绳上走, 并保持身体平衡。以走到头为优胜, 惊险动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