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衣zhōngyī❶衬在祭服、朝服之内的里衣,介于大衣和小衣之间,衣裳相连,与深衣形制相同的。以素或布为之,并配以彩色边饰。士以上阶层人士家居时也作便服,庶人则以之为常礼服。《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唐孔颖达疏:“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后汉书·舆服志上》:“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南朝梁刘昭注引郑玄曰:“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缘也。”《礼记·玉藻》:“长中,继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缘广寸半。”元陈澔集说:“长中者,长衣、中衣也。与深衣制同而名异者;着于内,则曰中衣,盖着在朝服或祭服之内也;着于外则曰长衣。”《隋书·礼仪志六》:“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中单也。” 中衣(明王圻《三才图会》插图) 中衣古代服饰之一,即衣服的内衣。上古朝服、祭服多以深衣为中衣。唐以后,略有变通,腰没有缝,也不分幅,中衣向着简便化方向发展。民国元年 (1912年)七月颁制服饰条例,规定以白色丝织物为祭服的中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