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远志斋词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远志斋词衷词论。清邹祇谟撰。一卷。祗谟有《丽农词》已著录。此编收论词札记六十三则,补遗一则,约二万字。有论词牌名称多条,对前人强释词名来历、混淆词名、曲名,多有辩驳。“咏古词须有寄托”,“集句词不必多作”,“词不宜和韵”。”词不以多为贵”诸论,亦有深刻见解。有《赐砚堂丛书》本,《词话丛钞》本,唐圭璋辑入《词话丛编》,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远志斋词衷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1670),字士,号程村,别号丽农山人。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 远志斋词衷一卷。清邹祇谟(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邹祗谟字许士,号程村,江苏武进人。顺治进士。此书杂论词之体格及古今词家之得失,多录杨用修、胡元瑞、沈天羽、俞少卿、王阮亭诸家之言,并无发明之处。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评述明清人所著《词谱》、《词韵》的优劣得失,并涉及张綎的《诗余图谱》,程明善的《啸余谱》,沈谦的《词韵》等书。对上述各书,作者都有辨正,指出其未尽善之处,同时指出,他们在词学失传之时,创为谱系,有荜路蓝缕之功。在辨词名缘起的数则文字中,作者批评时人附会载藉,妄取前人诗句定为词名的作法,认为不能尽符原意。主张“稽古学者,宁失阙疑,毋使后人徒资弹射可耳”。书的后半部分杂谈词的作法及风格特色,主张长调须曲折三致意,而气自流贯;词总须蕴藉生动,以言尽意不尽为佳;咏物词重视神似,谓“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要写出 “个中妙谛”;咏史则要 “反复流连,别有寄托”。他高度评价辛弃疾的词,认为词至稼轩,“经子百家,行间笔下,驱斥如意”,“雄深雅健,自是本色”。即使中调、短令间作妩媚语,其得意处,也有压倒古人之意。书的最后几则,论诗、词、曲韵不同之处,认为词韵宽于诗韵,填词当以近韵为法,不宜刻意摹仿古人。《远志斋词衷》杂引当时论词的著作和言论,加以评述和辨正,时有发挥引申,在同时的词话著作中别具一格。有《赐觇堂丛书》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