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粥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送粥米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常德、汉寿、安乡、南县等洞庭湖区。亦称 “送祝米”。产妇分娩后三至十天内,亲朋戚友及乡邻,纷纷将稻米、鸡蛋、鸡、鱼、肉、红糖等送至产妇家,给产妇滋补身体,使之奶水充足,早日恢复健康。相传南宋时农民起义领袖杨幺,领兵驻扎洞庭湖滨,其妻十分关心军士生活,凡家中有生孩者,均亲往送粥米,传为美谈。 送粥米诞育礼俗。亦称送祝米。旧时山东各地皆有此俗。《临朐县志·风俗志》:妇女分娩第三天,“娘家人也备上小米、白面、鸡蛋和花布前来看望,俗称‘望咒米’。”潍坊、安丘多在男婴九日、女婴八日,由姥姥家、近门女眷送粥米,近亲给婴儿的衣物中须有尿布和两条糖布袋。糖布袋为红布缝制、填谷,尺把长,压在婴儿两侧,使安睡。有的地方凡得到报喜的都前往产妇家“看月子”,还兴携带红糖、油条(果子)、肘子、母鸡。山东中部亦叫送汤米、下汤米、送乳汁米,郯城叫送米糖,陵县叫送小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