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逃避自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逃避自由

美国当代心理分析学家、人道主义哲学家弗罗姆的重要著作。1941年出版。本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透视,具体论述了自由与不自由、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人与自然分离的过程,就是人从原始状态中逐渐脱离出来的过程,人的个体化的过程。这一方面使人获得了日益增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使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产生极度的紧张和不安。当一个人成为一个个体时,他就孑然一身,面对着一个危险和极强大的世界。所以,获得自由与感到孤独是同一个个体化过程的两个方面,人获得的自由越多,滋生的“个人无意义感和无力感”便越强。为了克服孤独感,人就想逃避自由。逃避的途径之一,是“个人为了获取他已丧失掉的力量,不惜放弃自我的独立而使自己与外在的他人或他物凑合在一起”,也就是“寻求新的‘第二个枷锁’来代替业已摆脱掉的原始枷锁”。(《逃避自由》第188页)途径之二是破坏。人通过毁坏自我之外的世界,消灭与之抗衡的对象,来显示自我的力量,逃避不堪忍受的孤独感和软弱无力感。途径之三是同化。即个人完全放弃自我,与他人一体化,以此来消除与外在世界的差别,从而克服孤独感和软弱无力感。采取此种途径的人,“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袭了现存文化模式给予他的那种人格;他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完全按照他人的要求塑造自己。……个人完全放弃了个人的自我。”(《逃避自由》第245页)这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所采取的逃避自由的途径。他认为,上述三种方法并不能真正使人克服孤独感,不能把他和世界重新统一起来,反倒让人丧失了自我,导致人格的分裂。他认为,还有一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存在,这就是既自由又不孤独,既具有批判的眼光又不怀疑一切,既独立又不与世界相脱离。这就必须通过实现人的自我,使人成为他自己。为此,不仅要依靠思维,还要依靠实现人的总体人格,依靠积极地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性的潜能。概括地说,就是依靠人的自发性活动,即爱和工作。因为通过爱和工作这样的自发性活动,个人的自我便与世界连接起来了,他不再是一粒孤单的尘埃,而是世界的一个有机部分了;个人的自我非但仍然完整无损,而且变得愈加稳定和有力;他不再属于其它,自身就是他生活的中心和目的。弗罗姆所说的自发性活动,无论是爱还是工作,都丝毫无法触及剥削制度,变革阶级关系。因此他提出的获取自由的途径和办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该书的中译本由陈学明翻译,工人出版社1987年出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2: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