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信卫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通信卫星

为通信目的而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仅能起反射作用的称为无源通信卫星;能起转发作用的称为有源通信卫星(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有源通信卫星载有收信、发信、控制、遥测、指令和电源等设备。

通信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用于无线通信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与测控站构成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段。可用以传输电报、电话、传真、数据和电视信息。星上设备主要有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另外还有遥测、遥控、跟踪、控制、能源、温控、远地发动机和结构系统的各有关装置。按有无通信转发器分:有源通信卫星(星上装有转发器,现代通信卫星一般属此)和无源通信卫星(星上无转发器,仅用以反射信号)。按轨道分:低轨道卫星。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又称“同步通信卫星”,理论上认为只要有三个即可覆盖全球,实现全球通信。按通信信号分:数字通信卫星,信道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模拟通信卫星,信道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常用的工作频段有L、C、Ku等频段,C波段上行6MHz,下行4MHz。C波段卫星在静止轨道上已相当拥挤。Ku波段降雨衰减大,但所用天线尺寸小。L波段常用于海事卫星。船星之间采用上行1.6MHz下行5MHz(星岸之间则采用C频段)。按服务范围分有国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和国内通信卫星;按服务对象分有商用通信卫星、军事通信卫星等。通信卫星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容量愈来愈大,频段不断向高频段发展,功率愈来愈大,星上交换和信息处理技术、波束成形技术等日趋完善,工作寿命也愈来愈长。

通信卫星

参见 《知识经济卷》 中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

1970年我国即着手开始利用卫星实现无距离通信的探索和研究。1975年2月17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3月3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立即批准了此项卫星通信工程,正式列入了国家计划,命名为 “三三一” 工程。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高技术的攻坚战。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 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能力的国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1985年开始研制第一代国内通信卫星 (CHINASAT):三颗 “东方红二号甲” 卫星于1988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发射成功,分别转发了中央台和教育台的五套电视节目和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地方台的电视节目。只要用3米天线的地面单收站即可收看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建起了几万个电视单收站和教育电视接收站。电视人口覆盖率迅速由30%上升到80%。此外在民间通信、军用通信、对外广播 (30路)、水文数据和银行业务数据传输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卫星通信市场的需要,198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批准了自行研制新一代的长寿命、大容量通信卫星—— “东方红三号”。卫星具有24个转发器,最大发射功率16瓦,地面单收站只要用2米天线即可收看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卫星工作寿命8年,可以同时传输六路彩色电视 (或三十多路数字电视) 和八千路双工电话。
1997年5月20日,“东方红三号” 通信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通信卫星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 “东方红三号” 卫星平台基础上,我们又着手研制更为复杂的区域移动通信卫星和导航定位等应用卫星。
然而,尽管 “东方红三号” 卫星发射成功,但目前仍难扭转外国转发器、买外国星的被动局面,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制定了奋勇拼搏的10年发展规划,通信卫星要在性能、质量、可靠性、价格以及供货周期等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欧洲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卫星制造公司。要加快发展新一代的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频段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 “东方红四号”,研制出家庭可直接收看的电视直播卫星以及跟踪与数据中继等大型复杂卫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