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天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通天冠

皇帝所戴的帽。《资治通鉴·齐纪三》: “临太华殿,服通天冠,绛纱袍,以飨群臣。”刘昭曰:“通天冠,高9寸,正竖顶,少邪,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也。” 杜佑曰: “秦制通天冠,其状遗失。汉因秦名,制高九寸,正竖顶,少邪,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驳犀簪导;乘舆所常服。晋因汉制,前加金博山述。述,即鹬也。鹬知天雨,故冠像焉。前有展筩。宋因之,又加黑介帻。东昏侯改用玉簪导。梁武帝因之,复加冕于其上,谓之平天冕。隋因之,加金博山,附蝉12,首施珠翠,黑介帻,玉簪导,唐因之,其缨改以翠緌。”

通天冠tōngtiānguān

皇帝戴的礼冠,参加祭祀、朝贺、宴会时所戴的。源于秦代,由秦始皇参考楚国的冠式创制而成。汉代其形制正面直竖,顶部稍稍向后倾斜,后面直下为铁卷,梁前有重叠的山形装饰物称作“博山”,展筩作述。戴冠时内配着黑色的尖顶介帻,用来包裹头发,以防散乱。此外,为了使冠固定,还要插簪。两汉时期天子以通天冠作为月正朝贺时的冠帽。魏晋及南朝各代天子以通天冠作朝会时的正式礼冠。汉代的通天冠,冠式前倾,至南北朝时期逐渐改为后仰,冠上有二十四条梁,用金、玳瑁做成的十二只蝉为饰,镶嵌上珠翠等珍宝。此时的簪多用玉或犀角制成,称作簪导。以后历代沿用,只是在式样和用途上各朝根据不同的情形加以变动。隋唐时代的通天冠,以丝带系束,结于颔下,垂其余者为饰,称作緌,还要加饰翠玉,合称作翠緌,是宴会群臣、大礼朝贺的礼冠。宋代因其他冠帽被废止,通天冠也就成了最重要的礼冠,甚至连皇帝亲躬籍田也要头戴通天冠。此时冠的高和卷广都增加到一尺,还要用产于辽东海汊中的“北珠”卷结在冠上,因此又被称作“卷云冠”。辽、金、明各代天子都采用了通天冠。明代的通天冠,省去了宋代的“北珠”,而且皇帝参加太子和诸王的冠礼、婚礼,同样要戴通天冠。入清后其制废止。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远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隋书·礼仪志六》:“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铁为卷梁,前有展筩,冠前加金博山、述。乘舆所常服。”《新唐书·车服志》:“通天冠者,(天子)冬至受朝贺、祭还、燕群臣、养老之服也。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金博山,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宋吴自牧《梦粱录·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上御冠服,如图画星官之状,其通天冠俱用北珠卷结,又名卷云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驾乘玉辂,冠服如图画间星官之服……头冠皆北珠装结顶通天冠,又谓之卷云冠。”《宋史·舆服志三》:“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大祭祀致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皆服之。”《明史·舆服志二》:“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

通天冠的演变

通天冠

古代仅次于冕冠的帝王礼冠。形制为:弯曲铁线以为梁,贴布梁上,其形前高直上,顶少斜向后方,越向后则直下,前有山展筒为述。最早为楚冠,秦时为乘舆所常服。汉代因袭,形状稍有变动。汉以后历朝皆用,但有变化。汉时冠形作前倾状,后世则多后仰。宋代时又被称为 “卷云冠”。

通天冠

天子参加祭祀、朝贺、宴会时所戴的一种冠帽。起源于秦代,由秦始皇参考楚国的冠式创制而成。《后汉书·舆服志》: “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通天冠的形制是正面直竖,顶部稍稍向后倾斜,后面直下为铁卷,梁前有重叠的山形装饰物称作“博山”,展筩作述。戴冠时内配着黑色的尖顶介帻,用来包裹头发,以防散乱。此外,为了使冠固定, 还要插。两汉时期天子以通天冠作为月正朝贺时的冠帽。魏晋及南朝各代天子以通天冠作朝会时的正式礼冠。汉代的通天冠,冠式前倾,至南北朝时期逐渐改为后仰,冠上有二十四条梁,还要用金、玳瑁做成的12只蝉为饰,镶嵌上珠翠等珍宝。此时的多用玉或犀角制成, 称作簪导。 以后历代沿用,只是在式样和用途上各朝根据不同的情形加以变动。隋唐时代的通天冠,以丝带系束,结于颔下,垂其余者为饰,称作緌,还要加饰翠玉,合称作翠緌,是宴会群臣、大礼朝贺的礼冠。宋代因其他冠帽被废止,通天冠也就成了最重要的礼冠,甚至连皇帝亲躬籍田也要头戴通天冠。此时冠的高和卷广都增加到一尺,还要用产于辽东海汊中的“北珠”卷结在冠上,因此又被称作“卷云冠”。辽、金、明各代天子都采用了通天冠。不过明代的通天冠,省去了宋代的 “北珠”,而且皇帝参加太子和诸王的冠礼、婚礼,同样要戴通天冠。

通天冠的演变

通天冠

秦代帝王常用的一种冠的名称。《晋书·舆服志》:“通天冠,本秦制。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铁为卷梁,前有展筩,冠前加全博山述,乘舆所常服也。”但此冠服至唐代“其状遗失”(《通典·职官八》),不可复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