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修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道德修养daode xiuyang指人们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的功夫。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进行的反省活动;在反省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道德修养的目的是要达到道德品质的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密切相联。道德教育是外在的,给人以道德影响,道德修养则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中国历代思想家一般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并提出和形成了相应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在道德修养上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相联系。反对闭门思过等脱离现实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只有在变革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改造。同时,道德修养还必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再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道德观同一切非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斗争过程,只有用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规范作标准,不断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才能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修养Daode xiuyang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其中包括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的自我反省活动, 以及在社会实践中, 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道德修养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造就一定的理想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家特别重视道德修养,把它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修养方法。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一贯重视道德修养。认为这是革命者能否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不断进步的关键。道德修养的目的是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造就共产主义新人。在方法上特别强调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反对“闭门思过”等脱离实际的“自我完善”。道德修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 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 所以贵在坚持。 道德修养人们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改造和锻炼。既指遵循一定道德要求的反省活动;又指反省所形成的道德境界。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动力。它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并须持之以恒、积善成德。 道德修养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以后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其中不少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但也有些内容需要加以分析、批判,例如封建礼教的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以及脱离社会实践的“内省”等。在西方,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开始,就十分强调道德上的自我教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信念,并付诸实践。道德修养是促使这种转化的最重要的道德活动。因此,重视道德修养,是每一个人,也是每一个老年人所必需的。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 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它既包括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所进行的内心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的活动过程,又包括通过自我教育、改造、锻炼等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所达到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包括道德理论、道德意识、道德感情、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修养。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紧密相联:道德教育是外在的给人以道德影响,它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外部动因;道德修养是内在的自我教育,它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内部力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外部动因通过内部要求起作用。离开道德修养,道德教育就会失效。道德修养由于其有自身立法的作用,所以为中国古代伦理学家们特别重视。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先秦儒家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宣扬“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宋明“新儒家”强调变化人的气质,陶冶人的德性。古人所说的“澡身”、“洁身”、“省身”、“正身”、“诚身”等,都是修身的意思。他们的修养论主要倾向是脱离社会实践,有非科学的一面,但其重视自身修养则是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的实质是善恶、正邪、是非之间的矛盾斗争。这种斗争既在人的头脑中进行,又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为了使这种矛盾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达到道德目的,就必须在内容上着重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理论,以抵制剥削阶级腐朽道德观,并以现时代的道德新人作为修养的楷模,在方法与途径上,首先强调实践、躬行的重要,既重视虚心学习好人好事,接受他人的批评、监督,又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不断对自己反省和检查,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生活中不断锻炼和完善自己。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和前进上升的过程。实践既指改造社会的重大斗争,也指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一个人只要刻苦修养,积善成德,持之以恒,便能防微杜渐,通过平凡的小事铸成伟大的人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