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实在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道德实在论daode shizai lun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术语,用以描述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一种特点,即儿童表面化、形式化地看待道德现象的认知方式。其含义是:责任、价值以规则或成人的命令为判断标准, 和儿童的意向及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无关。表现为三个特点: 道德实在论daode shizai lun皮亚杰使用的术语。指具体运算思维发展阶段儿童表面化、形式化地看待道德现象的认知方式。其含义是责任和价值取决于规则或成人命令本身,而与儿童的意向及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无关。具有五个特征: 道德实在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使用的术语,指儿童表面化、形式化地看待道德现象的认知方式。这种道德认知方式有三个特点:(一)认为人的道德责任或事物的道德价值是不可变更的、强迫性的、他律的,它只取决于规则或成人命令本身,而与儿童的意向及儿童与同伴、成人的关系无关;(二)按字面意义而不是精神实质去遵守规则;(三)它导致一种客观责任观念,即不考虑行为者的动机意向,仅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去评价行为的好坏。道德实在论的产生与人们教育儿童时的强迫、压抑有关。要消除儿童的这种认知方式,就要让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形成“合作”和“公正”等观念;使儿童懂得规则是大家共同制订的,如果某一项规则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那么只要愿意是可以修改的。人不应出于强迫和无奈,而应出于自愿,出于维护人际关系而遵守道德规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