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无用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道德无用论又称非道德主义。指低估以至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的错误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道德只是个人主观上的某种情绪和爱好,并不具有任何客观的依据,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他们看来,道德只是个人的私事,与社会生活的稳定与进步无关,在社会生活中不起任何作用,完全是可有可无的。道德无用论的完整体系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毕、尼采最早表达出来的。叔本毕认为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基础,任何意志都表现为自我奋斗,道德只不过是一种巧妙的“自私自利”,一种“好看的罪恶”。尼采更加强调权力意志,他认为追求权力,希望统治和奴役别人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是无能为力的,无用的,它至多不过是弱者为了反对强者、限制强者而提出的借口而已,只要能攫取权力,任何手段都是道德的。这种道德无用论为法西斯主义辩护,是十分荒谬和反动的。道德无用论是非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伦理观方面的表现。持道德无用论观点的人和持道德决定论观点的人一样,不懂得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但它一经形成,就积极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任何低估乃至否定道德社会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