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遗嘱继承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遗嘱继承人

按照遗嘱的内容,将遗产转归为遗嘱所指定的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叫遗嘱继承。接受遗产的继承人,叫作遗嘱继承人。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两种: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转移财产的;遗嘱继承是根据遗嘱内容移转财产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只能采取其中一种方式,而不能两者同时具备。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方式优先于法定继承方式执行。这两种继承方式对继承人要求的依据,都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且可以指定遗嘱继承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继承人可以接受继承,也可以放弃继承。接受继承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只需继承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作出接受的表现,即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继承法第六条规定,有行为能力人,由本人亲自作出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作出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接受继承不能附加条件,附条件的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视为无效。接受继承有明示与默示两种表示方式。明示即继承人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遗嘱执行人、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主持继承事务的基层组织或人民法院作出接受继承的明确意思表示。默示即继承人对是否继承均未作出明确表示,视为接受继承。但依法律要求,凡有条件明示的应采用明示方式。采用明示方式,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默示的不存在时间界限。放弃继承也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在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后,便产生效力。但是“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放弃继承必须用明示方式,不能用默示方式。放弃继承必须是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继承人有行为能力,应由本人作出;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一般情况下不能代理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放弃继承的表示时间是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处理以前。
对于遗嘱继承人,如果接受了附义务的遗嘱继承(即接受继承必须履行某种义务),则对履行义务是具有强制性的。如果认为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其义务时,可以放弃附有义务的那部分遗产的权利或者放弃受遗赠。只要是接受了附义务的那部分遗产,就必须履行其义务。但是如果有正当理由,不能履行其义务时,可以不放弃附有义务的那部分遗产的权利或者不放弃受遗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附有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的那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