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中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邓中夏1894—1933Deng Zhongxia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名康,字仲懈。湖南宜章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1918年与许德珩等发起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国民》杂志。5月,参加北京学生五四集会游行,后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与高尚德、何孟雄等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在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劳动音》周刊。1921年元旦发起成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5月,参加创办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负责北方分部的工作。1922年5月,作为京汉铁路工会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7月,到上海参加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后,接任书记部主任。在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中,参加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等,并起草《劳动法大纲》,在全国发起劳动立法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后,到上海任上海大学校务长。6月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8月。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后任团中央局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参与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2月,参加领导上海22家日本纱厂的大罢工。5月,到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后留在广州任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和党团书记,与苏兆征等发动和领导了省港大罢工,任中共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罢工委员会总顾问、工人纠察队训育长、法制顾问和劳动学院院长,主持出版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此外,还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1927年4月,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8月,在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28年初,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同年6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委员。在苏期间写成《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1930年7月回国,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1931年冬,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打击,回到上海。1932年任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遗著编为 《邓中夏文集》。 邓中夏1894—1933Deng zhongxia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南宜章人。生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10月5日。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领导上海日本纱厂工人2月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二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1928年在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大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1930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党团书记。同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 邓中夏1894—1933Dengzhongxia名邓康,字仲澥。湖南宜章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学系读书。五四运动时,是北京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从这时起,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1920年,在李大钊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了北方铁路工人最早的工会组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3年与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校务长。同时任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长,积极参与《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1924年离开上海大学,集中精力从事工人运动,与苏兆征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赴苏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参加苏区工作。1931年冬遭到左倾路线的打击回到上海,领导“中国革命互济会”的工作。1933年5月被捕,同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对于祖国的青年一代,他寄予了热切期望,曾在一首诗这样写道:“春花般的青年们哟!朝暾般的青年们哟!烈火般的青年们哟!新中国的改造只仗你们了。”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名康,号仲懈,湖南宜章人。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10月,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海日商纱厂工人的2月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任红二军团政委。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被国民党杀害。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邓中夏1894~1933原名隆勃,字仲懈。宜章人。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1920年9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劳动者》周刊。11月参加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创办《先驱》半月刊。1921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共“二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领导长辛店、京汉铁路、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当选二届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创办《中国青年》。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中共省港罢工党团书记、劳动学院院长、《工人之路》日报主编。大革命后历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三大”、“六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五大”当选中央委员。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0年回国,先后任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宣传部长,湘鄂西苏区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不久调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国互济总会党团书记兼任主任。在法租界被捕,牺牲于南京雨花台。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 邓中夏1894—1933原名隆勃,字仲懈,又名康,宜章县人。先后毕业于郴县联合中学,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国文系。参加了五四运动,是北京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之一。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参加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1925年参加领导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同年4月赴广州,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加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党的第二、三、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书记。后赴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任中共湘鄂西苏区特委书记、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参加领导坚持和巩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受王明 “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调任上海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经受酷刑,在雨花台壮烈牺牲。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