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邮发合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邮发合一由邮电部门办理报刊发行业务,使邮政业务与发行业务结合在同一部门中进行。其目的在于充分运用邮政通信网深入的优越条件,使报刊迅速发行到广大读者手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推行。报纸从1950年,杂志从1953年起,陆续交邮电部门发行。近年来,有些报刊部门自建网络,独立发行。 邮发合一将报刊发行纳入邮政部门的一种报刊发行制度。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报纸已由邮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报刊的订购、计划发行与传递,基本由邮电部门统一办理。1985年元月,《洛阳日报》首次自办发行,随后,全国自办发行的报纸不断增加。 邮发合一integration of post and distribution中国邮政办理报刊发行的一种制度。由邮局与报刊社协商签订报刊邮发合同。规定报刊社负责报刊的编辑出版,邮局负责报刊的收订、处理、发运、投递和零售等全部发行工作;同时,由报刊社按一定费率支付给邮局发行费。实行邮发合一,有利于国家对报刊的出版发行计划统筹安排;使众多的报刊统一在邮局发行,方便了广大群众订阅;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城乡,扩大了报刊发行面,增加了发行数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减轻了报刊社的负担;邮局也因此增加了一定的业务收入。实行邮发合一,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创建的赤色邮政,就负担了《红色中华》、《斗争》等数十种党报党刊的发行传递工作。邮发合一的方式则起始于1940年党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等地方,当时各级党委领导下的交通科和政府领导下的战时邮局、报刊社合并,承担邮政、交通和党的报刊发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全国邮政会议上,确定了报刊邮发合一的方针。从1950年2月起,《人民日报》等报纸的发行由邮局统一办理;从1952年起,各类期刊(杂志)的发行也开始由邮局统一办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少数报刊社自办发行,但邮发报刊仍起着主渠道作用,报刊发行仍是中国邮政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