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郊祀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郊祀歌

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中的一部分。因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宗庙,故称之为 “郊祀歌”。始于周代,此后历代皆袭用其制。至西汉,武帝于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又新创 “郊祀之乐”,分为 “夕牲”、“迎神”、“登歌” 等部分,命音乐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负责音律; 司马相如等著名文学家负责编写歌词,遂制成“郊祀歌” 十九章。其章目有: 《练时日》、《帝临》、《青阳》、《朱明》、《西颢》、《元冥》、《惟泰元》、《天马》、《后皇》等。行郊祀礼时,“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后因乐律不协,不合于旧典,以及朝代变更等缘故,遂废而不用。其后,东汉四部雅乐中的 “大予乐”,即是专门的郊祀乐歌

郊祀歌

乐府歌曲名。汉武帝时作品,共19首。其中间有司马相如的作品。古代帝王称祭祀天地神祇为郊祀。郊祀歌就是郊祀仪式中专用的歌。多为赞美天地神祇之辞。是并无多大文学价值的庙堂文学的残骸。

郊祀歌

汉代宫廷祭祀歌曲, 汉武帝时所作。时李延年奏请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经公卿商议,认为“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祗可得而礼”,于是令李延年等作郊祀歌。诏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写郊祀歌诗词十九章,分别名为《练时日》、《帝临》、《青阳》、《朱明》、《西颢》、《玄冥》、《惟泰元》、《天地》、《日出》、《天马》、《天门》、《景星》、《斋房》、《后皇》、《华烨烨》、《五神》、《朝陇首》、《象载瑜》、《赤蛟》。由李延年次序其声,配以律吕,合八音之调,用于甘泉宫祠泰一,汾阴祀后土。郊祀歌的演奏,用童男童女七十人合唱,用二十五弦瑟及空侯瑟伴奏,乐工六十二人。汉成帝时,徙甘泉泰一畤、汾阴后土祠于长安南北郊,后时复时徙,成帝以后三十余年间,泰一、后土从甘泉、汾阴到长安南北郊凡五徙。郊祀歌的演奏场所也随之变更。汉代郊祀歌的曲谱早已失传,从歌词来推断,颇近楚风而庄严肃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5: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