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成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2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名将、政治家。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南明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延平郡王。初随父芝龙抗清。隆武二年(1646),反对其父降清,在南澳(今属广东)起兵继续抗清。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先后围攻福州,攻克台州。永历十三年(1659)与张煌言合兵反攻清军,从海道溯江直上,围攻南京。因误信清总督郎廷佐诈降奸计,败于城外,被迫撤退。永历十五年(1661)率数万将士,出厦门,经澎湖,进攻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于禾寮港(在今台南境)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城,击溃从巴达维亚增援的荷军。激战8月后,于次年2月1日,迫荷兰总督揆一宣告投降,并使其率部离台,台湾重归中国。随之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年病死,子郑经嗣位。后世颂之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名将。原名森,字大木,泉州南安(今属福建省)人。郑芝龙之长子。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在福州即位,以郑氏有拥戴之功,赐以国姓(以朱为姓,时人称之为“国姓爷”)。三年,其父与洪承畴暗中勾结,劝说不听降清,其母自杀身死。郑成功起兵南澳,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唐王封其为招讨大将军、忠孝伯。永历帝封其为延平郡王,督领海上义军,拥兵十万,战船五千艘,往来于闽、浙、广沿海各地,打击清军。九年兵围漳州,长达七月之久。十一年至十六年四次北上,攻舟山和长江两岸诸镇。十八年自江南败归,决定收复台湾为抗清基地。是年三月二十三日,率军二万五千人,战船三百五十艘自金门出发。四月一日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并对台湾城(今安平)进行围困,阻击荷兰援兵,切断城中水源。十二月三日,荷兰总督揆一宣布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康熙元年(1662年)病死。 郑成功1624—1662Zhengchenggong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大木,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 人。因隆武帝赐姓朱,故又号 “国姓爷”。父郑芝龙曾长期经营海外贸易,往来于日本、台湾与闽海之间。后回大陆做官。顺治三年(1646),清军攻入福建,郑成功坚决反对父亲降清,在南澳(今属广东)举兵抗清。顺治十六年(1659)北伐南京,攻占了镇江、瓜洲等许多州县,声震大江南北。后为清兵所败,退守厦门。为了建立抗清根据地,他决定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顺治十八年 (1661), 郑成功亲率战舰350艘,将士2. 5万多人,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援下,包围了荷兰殖民者的据点赤嵌城。守将猫难实丁一面派人到盘踞在台湾城的总督揆一那里求救,一面派兵仓促应战。郑成功消灭了总督派来的几百名乌枪兵,同时又切断赤嵌城与台湾城的联系,终于攻破了赤嵌。郑成功还致书揆一,限令他投降,撤离台湾。揆一愿意奏送白银十万两,请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不为所动,率军围困台湾城,并用小船围打大船的方法击败了荷兰从爪哇派来的援军。揆一被迫投降。郑成功歼敌1 600多人,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康熙元年(1662) 5月8日,郑成功病逝于承天府, 年仅39岁。 郑成功1624—1662明末抗清将领。本名森,字大木,隆武帝(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福建南安人。1646年南明唐王政权灭亡后,继续抗清10多年,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多次北伐、南征。1661年率军进攻台湾,经9个月,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在台湾设立行改机构,推行屯田、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发展。不久病逝。参见“军事”中的“郑成功”。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字明俨,号大木。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清顺治三年(1646年),其父降清,郑成功大义灭亲,募兵抗清。以福建金门、厦门为基地,率部歼灭清军驻闽主力。曾北取舟山,南破揭阳,克镇江,围南京,海门港一役灭清水师4万余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23日,亲率将士25000人,战船数百艘,自金门出发,攻占台湾岛,驱除了荷兰统治者。参见“历史”中的“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本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明弘光时监生。清兵入关后, 坚持抗清。明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民间尊称为“国姓爷”。1653年, 被永历帝朱由榔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朱聿键失败后,他在南沃(今属广东)起兵,以金门、厦门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发展贸易,充实军需,连年出击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永历十三年,曾与张煌言合兵,围攻南京,误信清总督郎廷佐的诈降奸计,在南京城外,战败,被迫撤退。在其坚持抗清的十五年中, 依靠东南沿海居民的支持和独占通泽巨利的优越地位,不仅屡败清军,而且扩充武装到空前未有的规模, 拥有大小船舰数千只、精兵二、三十万,完全控制长江以南、北部湾以北的广大海域。1661年4月,率兵征台湾, 在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前后经过九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终于迫使荷兰殖民头目揆一投降,狼狈地退出台湾, 从而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三十八年的罪恶统治, 收复了台湾。随后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 推行屯田, 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复台湾后五个月,病死,子郑经嗣位。 郑成功1624—1662南明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之子。南明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47年从南澳出兵反清,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继续抗清。1659年攻南京,为清军所败,后退至金门岛。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盘踞,为收复我国领土台湾,以作反清根据地,顺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1661年4月21日),亲率25000士兵,分乘大小船舰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先抵澎湖,在当地人民群众支持下,于四月初一在台湾鹿耳门 (今安平县西)登陆,攻下赤嵌城 (今台南),后围台湾城(今安平),致书荷军总督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地”,“地当归我,”限令他尽早撤离。在郑成功强大攻势下,荷兰军被迫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1662年2月1日) 签字投降,遂收复为荷兰殖民主义者霸占38年的台湾。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整顿法纪,兴办学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经济,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收复台湾5个月后病死。 郑成功明清时期军事家。1624年8月28日生于日本长崎。7岁时回国。1644年入南京国子监。不久任南明大将军。22岁任明御营中军都督。1646年慕兵抗清。1648年占同安县城,1651年南下广东,又回守厦门。在1654年两次拒绝清廷招抚。1658年7月率军10万北伐,1659年进逼南京。7月退回厦门。1660年,在福建歼清军水师4万人。1661年初,率将士2.5万人、战船350艘,自金门出发,围困台湾8个月,在禾寮港胜利登陆。1662年2月1日,击败荷兰殖民军,收复被荷侵占38年的台湾,回归中国版图。4个月后,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年仅38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