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郑译540—591古代音乐学家。字正义。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郑译在北周宣帝时任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杨坚掌握北周朝政后,郑译为上柱国、相府长史。隋时,曾出任隆州刺史、岐州刺史。郑译作为周、隋之际的一位音乐理论家,对乐律学并不十分精通;但善弹琵琶,注意音乐问题,并能躬亲务实。郑译的学术思想,虽然遵循汉以来的经师陈说,但也能介绍当时尚属新说的龟兹乐调与八十四调理论。郑译撰有《乐府声调》三卷。已佚。 郑译540~591北周及隋代音乐理论家。字正义,荥阳开封(今河南)人。祖父郑琼,任北魏太常卿。父郑道邕任北周司空。郑译以旧恩在北周宣帝(579年)时任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善弹琵琶,注意音乐问题,并能躬亲务实。隋开皇初,奉诏与何妥等人参议定乐,著书20余篇,在历时见长的“开皇乐议”中,留下了史乘中少见的较为详尽的若干乐律学重要史料。学术思想上虽然颇守汉以来的经师陈说,但也能阐述当时尚属新说的“五旦七声”以及“八音之乐”的理论,力排何妥等废除旋宫转调的极端保守的乐议,主张在宫廷音乐中使用“八十四调”。但为何妥所阻,未被采纳。郑译撰有《乐府声调》3卷(一称8篇),久佚,今存有关论述均见《隋书·音乐志》,是甚为宝贵的乐律学史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