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查字法bushou chazifa
按照汉字部首分类查检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在我国字典、词典中影响最大的一种。东汉许慎是部首查字法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说文解字》建立了540个部首,把全书9000多字分列在540个部首之中。后来的顾野王编的《玉篇》和司马光编的《类篇》也基本袭用这些部首,到了辽代释行均编的《龙龛手鉴》才改为242个部首;以后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一直到张玉书等编的《康熙字典》又改为214个部首;重新修订的《新华字典》则归并为184个部首;《现代汉语词典》又改为250个部首。这种部首字典和词典有些是以部首笔画的多少为排列顺序的,同一部里的汉字也是这样排列。而旧的字典、词典又把全书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集,再把部首按笔画多少分列在12集中。因此,有人把这种分配情况编成顺口溜:“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也就是说,按部首笔画一画、二画的在子集,三画在丑集、寅集;……十画以上的部首都在亥集。记住这个顺口溜,我们使用带部首检字法的旧工具书就方便多了。
部首检字法的长处是,我们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只要按部首就能查到,但是有些字的部首难以确定,如果按照可能的部首反复查找,就颇费时间。所以,我们在使用部首查字法时,关键是要准确地辨别部首。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本字典、词典共有多少部首;其次要掌握部首的位置,因为部首的位置不仅有上、下、左、右,还有里有外,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按字形确定属于何部,一般说,按字形的上、下、左、右、外;其次是字形的中坐和左上角七种部位归部。特殊的字,按字形的起笔、单笔部首归部。只要熟悉了部首的分类和部首位置,就很快能够查到。
当部首确定后,就可以在书前部首目录中,按部首的笔画查到该部首,再根据部首注明的页码按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笔画)就可以查到该字。
部首查字法Bushou chazifa
根据汉字的部首排检法从字典中查字的方法。查法如下:❶确定字的部首,数数部首是几画。如“遍”的部首是“辶”,三画。
❷到字典正文之前的“部首目录”中按画数查到部首。
❸按“部首目录”标出的书页号码到“检字表”中查到该部首,然后按去掉部首以外的笔画数查字。如“遍”,去掉部首是九画,就到“检字表”中“辶”部九画查找。
❹按“检字表”中标出的书页号码到字典正文中去查找,教部首查字法要注意:❶告诉学生凡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的,可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❷教给学生确定部首的方法。要告诉学生,独体字部首不明显,少数本身就自成部首,如“金”、“角”、“言”等;多数要查单笔部首,单笔部首的确定,一般要看字的起笔字中突出的笔画。如“才”查“一”部;“上”查“丨”部;“义”查“、”部;“九”查“丿”部。
❸指导学生认识部首的变形和附类。如“丷”是“八”的变形,查“八”部。“”、“𦍌”是“羊”的变形,查“羊”部;“爫”是“爪”的变形,查“爪”部; “乙”部附有“乛”、“𠃌”、“乚”等。
❹让学生了解“部首检字表”包括的项目和内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使用的方法。
❺引导学生较熟地记忆“部首目录”中所列出的部首。
❻告诉学生有些字列在几个部首之中,可以到几个部首中去查找。如“上”在“一”部、“丨”部中都有;“利”在“禾”部、“刂”部中都有。
❼训练学生数准笔画,如“肺”字去掉部首是4画而不是5画;“象”字去掉部首是9画而不是10画,以免影响查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