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12 郭熙1020—1109

字淳夫。北宋画家。河南温县(今孟县以东)人。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为翰林待诏直长。擅山水,妙绘寒林,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学李成,亦能自放胸臆。巨障高壁;多多益壮。与李成并称“李郭”。与其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 山水画论(有专条)。存世画迹有《早春图》 (有专条)、《幽谷图》(藏上海博物馆)、《窠石平远图》(藏故宫博物院)等。其子思,亦善画,尤工鞍马,颇得曹霸、韩干遗法。

郭熙生卒不详

北宋中期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间(1068—1077年)为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工画山水,取法李成,但改变李画的荒寒疏冷为清新明快,富有生气。卷云皴,鬼面石,雀爪枝,为其山水画形象的突出特点。郭熙的山水画富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在用笔用墨方面,郭熙都有较大突破,特别是积墨法的成功运用,大大增强了水墨的表现力。他的画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存世作品主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幽谷图》、《窠石平远》等。郭熙之子郭思整理的《林泉高致》,记述了郭熙的创作经验和主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郭熙Guoxi

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人。好游历,画山水本无师承,后取法李成而技艺猛进。神宗时任画院艺学,后升翰林待诏直长。他早年的画风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他重视意境,无论高山峻岭长图大障,还是平远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他的画受到当时士大夫名流的欣赏。宋神宗也对郭熙颇为器重,当时宫廷墙壁、屏障的装饰不少都出自郭熙之手。他的《早春图》画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中奇峰间浮起润泽的雾气,树木舒展枝桠,山林翘首等待和煦春日的来临,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情绪。作为郭熙山石特征的“鬼面石”、“乱之皴”都可从图中见到。其存世作品还有《窠石平远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整理成《林泉高致集》,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早春图 郭 熙

郭熙

北宋画家、画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直接观察。为发现审美的自然,画家应有审美的心胸——“林泉之心”,为创造完美的意象,画家对山水的审美观察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著有《林泉高致》等。

郭熙约1023—1085

北宋中期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现河南温县)人。宋神宗年为御画院艺学,善画山水寒林,为北宋山水画大家,驰名当代。所作大幅山水画,雄健灵秀,清新明快,长松巨大,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晻霭,千态万状,颇得神宗赏识,悬挂宫中收藏。有黄庭坚诗云“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苏轼诗曰“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等句为据。著《林泉高致集》,为山水画论中之杰作,提出“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主张习真山真水,山水画要有“景外之意”、“意外之妙”,使赏图者感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等说,具较高学术价值。有《早春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关山春雪图》、《溪山秋霁图》(藏美国华盛顿夫芮尔美术馆)、《窠石平远画》(藏故宫博物院)等传世。

郭熙

北宋画家。1023年生,约1085年去世。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工画山水,取法李成,与李成并称“李郭”。1068~1077年间,在京城汴梁画壁画。深究画理,取景方法上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1072年作《早春图》轴(158.3cm×108.1cm),同年作《关山春雪图》轴(179.1cm×51.2cm)。1078年作《窠石平远图》(120.8cm×167.7cm)。《幽谷图》轴(167.7cm×53.6cm)。《树色平远图》卷(32.4cm×104.8cm)。《溪山访友图》轴(96.5cm×46.3cm)。《山村图》轴(109.8cm×54.2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30件。

郭熙1023~1085

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熙宁(1068年~1077年)间画院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据记载他的画曾受到宋神宗赵顼的喜爱,故宫廷殿堂中,所绘壁画,大都出于他的手笔。元丰末年(1085年)曾为显圣寺作12幅大屏,高二丈余,山重水复。他的山水有情有景,可居可游。其山水取法李成,善于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是其绘画明显的特点。郭熙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遊饫看”,敢于独创。传世名作《早春图》、《窠石平远图》等都是以描写季节气候的特征为主题。其风格在秀润深旷中又有雄伟、浑厚等特色。描绘山石树木,“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很富有特征。如《早春图》构图幽奇,意境清旷,石状奇特,山光浮动。苏轼曾写道:“玉堂尽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峰非人间”的诗句,与此描绘的境界相似。《林泉高致》是郭熙的一篇十分精湛而又带有总结性质的山水画论,其中谈到:“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还总结了画山的“三远法”,说明他对古代的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见解,并且作出了透彻的论述。堪称北宋山水大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