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3 郭玉1世纪东汉针灸学家。字通真,广汉雒县(今四川广汉县)人。少年时从名医涪翁弟子程高学医。他精通脉学,擅长针灸,名盛当时。汉和帝时曾任太医丞。郭玉热心为贫民百姓治病,疗效很好,而为达官贵人治病,疗效不尽满意。郭玉认为:贵者自侍尊高,医生心怀恐惧,不能施展其才能与技巧,故难以奏效。医生必须轻松自如,无拘无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医治好疾病。这种对医患关系的正确分析,颇有见地。 郭玉东汉医学家。广汉郡 (郡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县北) 人。汉和帝时为太医丞。长于针炙术和诊脉法。少年时师事程高,“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尽得师传,治病多有效果。汉和帝曾试其医术。令宠幸 “美乎腕者”,与女子杂处于帷幕中,使郭玉各诊一手,郭玉识别其脉象有男女之别,令和帝拍手称奇。郭玉为人仁爱,病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尽心诊治,相反贫贱之人反倒每每有其效应,而富贵之人,“时或不愈”。达官贵人穿上粗劣衣服,再来接受治疗,常常一针即愈。汉和帝召问其故,郭玉回答说: 针术的细微差误,效果就会不同,高妙的用针技巧往往是在心手相应时才能达到。富贵之人常以上对下的傲慢态度来治病,医生怀着恐惧的心来承担诊务,治疗起来,就有四难: 一为自作主张,不予信任; 二为不注意保养自身体; 三为骨节不强,不能按剂量用药; 四为好逸恶劳。针治本有法度,施术原有时间,加上恐惧的心情和谨慎犹豫的态度,我的治疗意图尚且不能很好发挥,怎么还可治好疾病呢? 汉和帝对他的回答很满意,郭玉年老辞官。 郭玉生卒年不详东汉名中医。字通直,广汉郡雒县 (今广汉)人。少师程高,在针灸和切脉医术上尤为精到,汉和帝永元年间任太医丞。切脉如神,治病多有效应,多次得和帝刘肇的称赞。医德高尚,不攀权贵,不轻贫贱,尽心医治。著有《经方颂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