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醉画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醉画图戏曲。清廖燕(1644—1705)撰。一折。燕有《柴舟别集》已著录。此剧即《柴舟别集》之一种。演作者本人以二十七松堂璧所绘“杜默哭庙”、“马周濯足”、“陈子昂碎琴”、“张元昊曳碑”四图为对象,将酒劝画,复以自饮。借古人之忧闷,发自己之牢骚。盖受邹兑金《空堂话》一剧影响,为哀悼明朝破灭的愤激之作。有《柴舟别集》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醉画图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原名廖燕生,字人也,又字紫舟,广东曲江人。生于明亡清初之际。清初戏曲作家。其性格简傲,屡应科举不第,一生抗节不仕,以教馆为生,靠卖文笔维持生计,布衣终身。曾有县令想用重金求得他所写的一首诗,然终不可得。工古诗文辞,兼工戏曲杂剧创作,善草书,其形状如“古木寒石”。尤兼善文辞论辩,文笔疏隽。所论及观点鲜明。强调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如论知识源泉不在于书本,而在于客观事物,所谓“天地万物”是一本没有字的书,人们从它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著述有《二十七松堂集》二十二卷,另有二十卷本。因廖燕有室名曰:“二十七松堂”,故为此集名。另著有《柴舟别集》为杂剧总名,包括《镜花序》、《醉画图》、《诉琵琶》、《续诉琵琶》四种杂剧。皆以作者生活经历、琐事借古人语言以自喻。属独创体裁。戏曲作家徐燨作《写心杂剧》时承用此体。《醉画图》一剧根据“二十七松堂”壁上所画的“杜默哭庙”、“马周濯足”、“陈子昂碎琴”、“张元昊曳碑”四个图象,写作者独坐饮酒,苦无知己相陪,于是面对古人图像而痛饮。借古人之忧闷,发自己之牢骚。此剧受邹兑金《空堂话》一剧影响,是为哀悼明王朝灭亡而作。有 《柴舟别集》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