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醉翁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醉翁亭戏曲。清车江英撰。五折。江英有《四名家传奇摘出》已著录。是篇为该杂剧集中之一种。约康熙间成书。演欧阳修事。凭空结撰欧阳妻游仙还魂。敷演《秋声赋》、《祭石曼卿文》。相遇阮籍、嵇康、李白、杜甫,更属无稽。含《秋声》、《绻别》、《吊石》、《蓉馆》、《返魂》五折,乃借管弦之词,发作者胸中愤懑。有《四名家传奇摘出》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醉翁亭在安徽滁县琅玡山下。琅玡山势东西逶迤,层峦叠嶂,曲径幽泉,密林秀石,风景优美。醉翁亭建于入山处,又名谓亭,系宋庆历年间(1041~1048)琅玡寺僧智仙为著名文学家当时任滁州太守欧阳修而建。亭成后,欧阳修作《醉翁亭记》一文,以记其美。后渐扩展成一座小型园林。园内九景,环境清幽,布局雅致,泉水终日流淌。亭的四周墙上布满碑文刻石。苏轼手书 《醉翁亭记》 一文立于宝宋斋内。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东部。北宋庆历六年(1046)山僧智仙为欧阳修建。时欧阳修谪知滁州,自号醉翁,因以名亭,并作《醉翁亭记》,刻碑于亭侧。又筑醒心亭,由曾巩作记,寓翁醉而心醒之意。元祐六年(1091),苏轼书《醉翁亭记》,刻于碑。欧文苏字,两相辉映,誉为“两绝”。宋至明清,亭屡毁屡建。明人杨士奇、叶向高,及清人薛时雨等,有重修碑刻。今亭即清光绪七年(1881)薛时雨所建。亭侧崖壁有一巨石篆刻“醉翁亭”三字,系宋人笔迹。宋梅尧臣、元虞集、清王士禛等有咏亭诗。醉翁亭周有历代增建的二贤堂、宝宋斋和影香、古梅、意在、六一、听泉诸亭。景区内遍植花木,醉翁榆尤为繁茂,深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韵致,使“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水更富于诗情画意。 醉翁亭是我国著名古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滁州市琅琊山东部,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时欧阳修知滁州,常去琅琊山游览饮酒,山僧智仙为此建亭。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为亭命名,并作名篇《醉翁亭记》。北宋元祐六年(1091),苏轼重书《醉翁亭记》,刻碑传世。现亭为清光绪七年(1881)全椒人薛时雨重建。亭顶为歇山式,吻兽伏脊,飞檐翘角,16立柱,周围设置木栏。南北框门有格花和浮刻花纹。亭内有晚清时期制作的8幅“八仙过海”浮雕,檐下“雀替”有8组古代故事透雕,亭旁有南宋崖刻“醉翁亭”三个巨大篆字。梅尧臣、虞集、王士祯有咏亭诗。醉翁亭周围还先后兴建了纪念欧阳修,王禹偁的“二贤堂”,藏有《醉翁亭记》碑刻的宝宋斋,以及古梅亭、怡亭、影香亭、览余台等,并有流经醉翁亭外九曲池沟的酿泉,共有9个小庭院,十几座楼台亭阁。景区内遍植奇花佳木,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醉翁亭风景区。 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市琅岈山酿泉之畔。北宋庆历六年 (公元1046年) 山僧智仁在山中胜景酿泉旁建亭,以为游息之所。时欧阳修知滁州,常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欧阳修自号“醉翁”,并撰写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历经修葺增建,已发展成包括工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怡亭、九曲流觞、醒园等胜迹的园林建筑群。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情诗画意。亭内有欧阳修塑象。亭旁一纵横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亭西侧有一古梅,传为欧阳修手植,故名“欧梅”。亭右边的宝宋斋内藏两碑石,高2米,宽1米,正反两面刻着苏轼手书《醉翁亭记》全文,为宋代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宝。亭前的酿泉,有一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醉翁亭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