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释褐

亦称“解褐”。原意指做官,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后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专用语。唐代科举及第须经吏部铨试方可任官,故称吏部试为“释褐试”。宋代举人、太学生易粗布衣而服官服,均称“释褐”。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始赐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绿袍、靴。笏。从此中第者未命官而先释褐,形成制度。元丰二年 (1079年) 新颁三舍法规定,太学内舍生年度校定及公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亦称“上舍出身”,其第一名称“释褐状元”。清制,新科进士于五月一日诣孔庙行“释褐礼”,由状元率诸进士祭先圣先师,礼毕,更易补服,再诣彝伦堂拜祭酒、司业,然后由国子监各官对其献酒、簪花。参见 “释褐试”条。

释褐

科举考试用语。亦称“解褐”。原意指做官,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后作为科举制度的专用语,指新登第者发榜后按规定进行的一种仪式。宋制,平民穿黑色或白色衣服,低级官员穿绿色公服。太平兴国二年(977),赐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绿袍、靴、笏。从此,登第者未命官而先解褐,遂形成制度。熙宁间实行三舍法后,太学上舍生积分和舍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分数最高者号“释褐状元”。清制,新科进士于五月一日诣孔庙行“释褐礼”,由状元率诸进士祭先圣先师,礼毕,更易补服,再诣彝伦堂拜祭酒、司业,然后由国子监各官为其献酒、簪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