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迦方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释迦方志书名。2卷。唐*僧人道宣撰。书中资料大多来源于《大唐西域记》,择要而录,但也有所补充。如唐朝通印度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从河州 (今甘肃临夏)经吐蕃(今西藏)至尼波罗(今尼泊尔)的路线,《大唐西域记》、两《唐书》及同时代的有关书均未提到; 又如王玄策使印一事也不出自《大唐西域记》; 同时唐以前中印交通史迹,有些不见于其它文献的,亦赖此书存载下来。 释迦方志域外地理著作。唐释道宣(596—667)撰。二卷。道宣俗姓钱, 丹徒(今属江苏)人。唐初著名僧人,学通中外,曾从玄奘译经缀文。认为《大唐西域记》冗繁,遂撮其要,以成是书。约五万字。卷上分述封疆、统摄、中边和遗迹四篇;卷下有游履、通局、时住和教相四篇。为中国文化史、佛教史和中西交通史名著。其中遗迹篇至为重要,堪称《大唐西域记》节本。可校勘《大唐西域记》异同,并补其不足。所记唐通往印度三道其一自河州,经吐番(今西藏)至尼波罗(尼泊尔),为《西域记》所无,对研究唐代中西交通史有重要价值。所记王玄策与李仪表等事,《西域记》未载,当为二人口述,或抄自王玄策《中天竺行记》。《游履篇》记汉唐间张骞至玄奘中印交通史迹,如建安十年秦州刺史遣成光子事、北魏太武末年沙门道从疏勤入印事等,多不见录文献。有宋《碛砂藏经》本、支那内学院校刊本。1983年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本,系范祥雍点校单行本,可资参阅。 释迦方志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教相篇,八、封疆统摄二篇。在中旁篇内,以名、里、时、水、人五义定天竺 (印度)义为中国义。在遗迹篇内,述自唐入印度求法有东、中、北三条道路。东道只数语带过。玄奘西行求法去由北道,归由中道,此文摘自《大唐西域记》一书。遗迹篇所述最详,所占全卷二分之一还多。游履篇开列有自汉代张骞至唐玄奘诸西行者。通局篇中杂记如来佛应迹,佛像灵感,圣寺显瑞等十余则。时住篇中载有三武一宗法难之事。教相篇总记东晋至隋代,帝王立寺,译经、度僧之数字。此方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研究隋唐佛教史者,当不可不读此书。现见载版本有支那内学院本。 释迦方志著作。2卷。为唐初名僧道宣编撰。记载佛教发源诸国情况、中国历代西行取经名僧及西行道路等内容。该书史料价值颇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