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重戴chónɡdài

即大裁帽。唐宋时多见于文官和士人。以黑罗为之,方而垂檐,紫里,旁有两紫丝组为缨,下垂而结于颔下,大裁帽加戴于折上巾之上,故称重戴。本野岩所戴,唐代士人亦多戴此帽。宋初为御史台诸官所戴,其他官员可戴可不戴。宋淳化二年,诏两省及尚书省五品以上官员皆重戴,枢密、三司使和副使则不戴。南宋时,又诏许御史、两制、知贡举官及新进士前三名者重戴。宋高承《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部·大帽》:“大帽,野老之服也,今重戴,是本野夫岩叟之服,唐以皂縠为之,以隔风尘。”《宋史·舆服志五》:“重戴。唐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岩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檐,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颔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宋初,御史台皆重戴,余官或戴或否。”方以智《通雅·衣服》:“重戴……智按张舜民《画墁录》曰:‘王朴尝便服顶席帽行浚仪桥。’是则有似于笠矣。裁帽者,裁其檐之褣也。”

重戴(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重戴

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冠帽名称。其为在折上巾上加戴大裁帽,结于颔下。大裁帽用罗为料,方而重檐。紫里,旁有二紫丝组为缨,下垂而结于颔下。此冠源于民间,宋初为御史台诸官所戴,到淳化、祥符间又定为职官所戴。重戴又指对古代中原地区流行的打伞又戴大帽的称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