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山寺岣嵝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山寺岣嵝碑传为夏碑。南宋嘉定中,何致游衡山岣嵝峰,自称见禹碑且摹写之。明嘉靖中于岳麓山得宋摹刻禹碑,后遂翻刻于全国。清咸丰十一年(1861),酒泉郡侯建功(升庵)摹立于兰州金山寺,故名。约高3、宽1米。字形似缪篆,又似符篆。行14字,5行半共77字; 底部浸蚀,5行各失1字,余72字。明杨慎等人有释文(见《金石萃编》卷2《夏·岣嵝碑》)。后金山寺坍毁,碑移于白塔山公园后山牡丹亭。今置白塔寺院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