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环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金环蛇jinhuansheBungarus fasciatus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有毒蛇。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1.8米。头部和颈部的背面均为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整个身体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环纹围绕周身,黑环纹较黄环纹略宽,黄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条,尾部有3~5条。栖息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捕食鱼类、蜥蜴、蛇卵等。卵生,5月底产卵。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均有分布,也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一带。可入中药,肉可食用。 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一种毒蛇。长一般1 m左右,大者可达1.8 m。头椭圆形,略大于颈部;体较粗壮,背脊明显棱起呈嵴;尾末端钝圆。背鳞平滑,15(17)~15~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头、颈背面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躯干和尾部有黄色和黑色相间的宽环纹围绕,黄色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个,尾部有3~5个。毒牙为前沟牙,以神经毒为主。栖息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多夜间活动。主要扑食其他蛇类,也食鼠、蜥蜴、蟾蜍、鱼等。6~8月产卵。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一带;也产于印度及东南亚。肉可食;又可与灰鼠蛇、眼镜蛇一起浸制“三蛇酒”,供药用。 金环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