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管理
人民银行皖南、皖北分行自1949年6月起,按照华东区行颁布的《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对全省的金银管理。此后国家又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金银管理的法规,主要有: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银管理暂行办法》;1962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配售管理,制止企业不合理使用、出售金银的报告》;198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实施细则;198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发布的《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的基本内容是:1. 国家对金银实施统一管理、统购统配,主管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2.经营(包括加工、销售)金银制品、含金银化工产品及从废料中回收金银,须经人民银行会同有关主管机关审批;3.人民银行管理和检查金银市场;4.一切出土无主金银均为国家所有;5. 金银入境必须向海关申报登记,出境须由人民银行出具证明。1949年以来,省内人民银行主要开展了金银收兑、金银配售、清理并审批与检查金银加工和销售三方面的金银管理。
1949年6月以前,安徽部分地区金银黑市交易和计价流通十分严重。6月以后,各地人民银行在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下,对严重投机者倒买倒卖和贩运的金银,实行强制收兑或没收归公。按照总行、华东区行指示的金银挂牌原则,牌价以当地黑市价打8~9折,稍低于沪、宁等地牌价,并适时调整,着重解决查获的金银收兑。经过集中打击和取缔,金银投机活动有所收敛,牌价至1949年底已与黑市价相差不多。1949年6月至1950年12月,从查缉的746起金银案件中收兑黄金、白银、银元分别占金银收兑的10%、2.1%和17.2%,黑市交易逐渐停止。1949年至1992年,全省共收兑黄金2.45万公斤、白银37.12万公斤、银元2283万枚。
1954年以前,各地只有个别市县的镶牙和银饰业需要金银,用量极少。因而直到1954年才正式执行金银配售报批手续和结报制度,当年仅有芜湖、蚌埠、合肥三市人民银行共配售黄金604克、白银628克,主要供应医院、镶牙店、小型机械工业。1955年至1957年,合肥金笔厂配金占全省黄金配售量的92%,银饰业和金笔厂配料占白银配售的90%。1958年至1960年,银饰业配售比重逐渐缩小,硝酸、仪表、电焊用银量增大。1961年至1965年的金银配售原则是:对统一布置任务的国防、机械、化工和内销、出口的金笔、陶瓷、徽墨等产品,既保证配售又严格控制,实行定额管理;一般工业、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需要,力求推行代用品;内销金银饰品和消费品一律停止配售。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对生产所需的金银原料计划管理削弱,但配售工作正常进行,主要解决军工的化工、机械、电子、采矿以及出口的徽墨、金笔等原料,严格控制民用。1977年起,扩大了中央下放企业和新建企业的配售范围,以后又增加了芜湖、合肥等地的镀金表、笔和蚌埠、铜陵等内销金饰品生产定点厂的配售项目,增大了电子、机电、冶炼、化工、感光剂的金银配售量。1992年还重点向芜湖铁画厂的新产品金银画配售原料。1949年至1992年,全省共配售黄金4164、公斤白银6.74万公斤。
1949年,全省从事银饰业者不下万人,大小银楼、银摊遍布城乡。同年5月,人民银行在几个主要城市调查,银楼分布情况是:合肥16家,多设在鼓楼、东大街、尚节楼一带;芜湖34家,多设在中二街一带;安庆29家,多设在国货街、倒扒狮、西门正街一带;蚌埠12家,多设在二马路一条街。县城及乡村多为银饰小摊。各地人民银行按照政府当时限制银饰业发展的政策,采取有计划地压缩和逐步淘汰银楼、银摊的方针,促其停业或帮助转营他业。至1955年省内私营银楼已不存在,尚存私营银饰摊贩319户,其中省辖市22户、县城196户、乡镇101户。其原料来源主要是私自就地收进农民旧饰杂银,少数从省外购进。1956年5月,省手工业生产联合社与人民银行联合规定:银饰业户数较多的地区,可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银饰手工业生产社、组,已停业或报歇业者不予复出。在县城及城市的社、组,原料供应报计划经县、市联社同意,转同级人民银行核配;在农村集镇的可采用以新换旧或代客加工,新旧调换中多余银两可按银行收兑牌价付给现金。1961年5月,省人民银行又规定:严格取缔私设个体银饰摊贩,已批准设立的银饰业只准经营翻新修旧饰品,加工剩料按牌价售给银行。1966年非公营银饰品生产全部取消。1984年11月,轻工业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蚌埠有色金属材料厂为生产内销金饰品的定点厂,金银原料由市人民银行逐级上报总行审批。同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铜陵市人民银行金属工艺厂,指定为内销金饰品定点生产厂。1985年上半年,根据国务院扩大金饰品销售的精神,芜湖铁画厂也经批准开始生产金饰品。1992年底,全省经省人民银行批准并颁发经营许可证的金饰品零售企业共有242个。1991年11月,省人民银行在马鞍山市建立了金饰品检测中心,对全省市场金饰品成色进行权威检测。1992年9月对合肥等8个地、市的52个金饰品销售点进行了检查和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