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钏chuàn也称“手钏”。一种戴于手腕、手臂的饰物。初起男女均用,后汉族多用于女性。其名称视质料而别,有金钏、玉钏、银钏、琉璃钏、琥珀钏等多种,汉代钏镯种类很多,质料有金、银、铜、玉等。唐代金银钏镯更为普遍。最初多做成圆环状,形如手镯。使用时两只手臂各套数只,行辄有声。宋代则出现螺旋式套镯,以扁圆形之金银条作螺旋圈,可达十数圈之多,称“缠臂金”。明清钏镯风格多样。或朴素无华,只一金圈、银圈或玉圈;或繁琐富丽,集各贵重材料和工艺制作之大成;或以金为骨,其上盘丝、垒丝、镶嵌珠宝;或以玉为骨,包金镶银、雕刻精细。《说文解字·金部》:“钏,臂环也。”《集韵·平仙》:“钏,环也。”《正字通·金部》:“钏,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用之。”北周庾信《竹杖赋》:“玉关寄书,章台留钏。”南朝梁刘孝绰《咏姬人未肯出诗》:“帷开见钗影,帘动闻钏声。”张正见《采桑》:“徙顾移笼影,攀钩动钏声。”《南史·王玄谟传》:“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斩臂取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钏,《通俗文》曰:环臂谓之钏。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则钏之起,汉已有之也。”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秦观《江城子》词:“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 钏又称涤脱,现称手镯,是戴在手腕上的环状饰物。《说文解字》中说:“钏,臂环也。”有关涤脱之名,《卢氏新记》上记载:“唐文宗一日谓宰臣曰:‘古诗,轻衫衬涤脱。涤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今之腕钏。’”手镯的起源可追述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已有用石、玉、陶、兽骨等材质制作的手镯。手镯有整环式、对接式、串珠式等多种,整环式最为常见,为一个整环;对接式为两个半圆环在对接处穿孔,并用绳子系住;串珠式是用各种饰物串连起来。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普遍配戴手镯,并且左右手都戴。大约到了商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出现了金属手镯,后来金、银、铜等材质的手镯越来越多,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致,手镯上的花纹图案也越来越精美。古时手镯男女都可配戴,后来则专为女性的饰物,明代《正字通》中说:“钏,古男女同用,今唯女饰有之。” 钏首饰。臂环,俗称“镯子”。金、玉、翡翠等名贵材质为之,制成圆式,戴之于腕。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多喜佩戴。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