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钱谦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8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曾官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时,任礼部尚书。后降清,仍授礼部侍郎。清初诗坛名家,与吴伟业、龚鼎孳号“江左三大家”。学识渊博,交游广泛,实为当时文坛领袖。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诗文集多种,还编有明代诗歌总集《列朝诗集》,另有《杜诗笺注》,今人均有点校本。

钱谦益1582—1664Qian Qianyi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他率兵降清,仍为礼部侍郎。顺治三年(1646)辞归。后居家著书至终。
钱谦益是清初最早的诗人,主持诗坛几十年,论诗反对摹拟形似,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提出诗要“有本”、“有物”,要“槎枒于肺腑,击撞于胸臆”,抒发真性情(《周元亮赖古堂合刻序》)。因此他强烈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之说,而提倡宋元诗,推崇苏轼、陆游和元好问,对扭转当时诗歌的复古主义风气和清代诗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钱谦益的诗,不求形似,技术纯熟,别具创造,可谓自成一家。特别是他的七绝、七律,熔唐家诗风于一炉,艺术技巧相当成熟,完全摆脱了模拟的习气。他的诗有应酬风月之作,但也有借古喻今影射时事的诗篇,特别是晚年写过一些怀念故国、诋斥清廷,对自己降清行为自责的作品,深沉苍劲,较有现实内容。
著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卷及外集等多种。此外有《钱注杜诗》20卷,另编选《列朝诗集》77卷(顺治间刊本作81卷),《吾炙集》1卷。

钱谦益1582—1664Qianqianyi

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字受之, 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江苏省常熟) 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参与东林党活动。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后被革职。清兵入关后,曾为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降清后,以礼部侍郎衔值秘书院事兼《明史》馆副总裁,后因受反清案牵连入狱,获赦后归里,著述以终。钱谦益学识渊博。论诗反对模拟, 提倡 “陶冶性灵, 流连景物, 各言其所欲言”(《范玺卿诗集序》)。其明末诗作,题材广泛, 或对边事表示关切,或痛斥权宦肆虐,或颂扬抗敌的忠贞人物, 或抒发自己的牢骚不平, 均有一定社会意义。《徐州杂题五首》、《恭谒长陵》、《狱中杂诗三十首》等为其代表作。其诗古近体皆工,各种风格具备,气格阔大,雄壮奇诡,而其沉郁藻丽,又近于杜甫。其为文向往归有光,主张有物有序,其文章常将铺陈学问与抒写性情结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不拘。其内容虽较驳杂,但议论通达,气势恢宏,多有可取。《新刻十三经注疏序》、《游黄山记》、《徐霞客传》等为其代表作。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重要作家,为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清初文风起了重要作用。有《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及 《钱注杜诗》 等传世。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讲学于东林书院,崇祯元年(1628)为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因与温体仁等争为阁臣,被革职。南明弘光时,谄事马士英、阮大铖,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纂修《明史》副总裁,不久托病辞归,隐居不仕,与抗清志士黄宗羲等秘密往来,晚年归心佛教。家有绛云楼,藏书极丰,多宋刻孤本,惜于顺治七年毁于火。
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诗文在当时也甚负盛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 “江左三大家”,钱实为文坛领袖。论诗论文,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拟古之风,强调独创与真情。对竟陵派和公安派也一一 批驳,认为艺术借鉴应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长,以利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的文章合 “学人之文” 与 “文人之文” 为一体,作品如《汤义仍先生文集序》、《游黄山记》、《忠烈杨公墓志铭》、《徐霞客传》、《梅村先生诗集》、《楞严志略序》等,内容驳杂,但规模阔大,从中可见其论学与评诗文的见解。其诗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如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陆游及金元时的元好问等人,加上他 “才气横放”,藻思洋溢,形成 “沉雄博丽” 的总体风格。明亡后所作,沉痛抒发家国兴亡的感慨,也有反映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或自责其失节仕清的作品,皆流露真情,激楚苍凉,颇为感人。徐世昌所辑规模最大的清诗总集《晚晴 诗汇》卷19中说钱谦益“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的创始人黄宗羲,号称 “国朝,两大家的 “南施(闰章)北宋(琬)”,稍后的王士祯,以及清初许多诗人,都多少受过钱谦益的提携和影响。
其生平著作主要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 2卷、《苦海集》 1卷及外集等多种,另有 《钱注杜诗》 20卷,编有 《列朝诗集》 81卷。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官礼部右侍郎。家有绛云楼,藏书极丰。诗文在当时甚负盛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实为文坛领袖。诗多应酬之作,后期不乏激扬气节、感慨兴亡之章。有《初学集》一百一十卷、《有学集》五十卷、《投笔集》二卷等,另编有《列朝诗集》八十一卷。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编修。崇祯初官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被革职。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仕清后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辞归。家有绛云楼,以藏书丰富著称。钱谦益学问淹博,诗文在当时甚负盛名。论文论诗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倡学问以反对空疏,对明代“复古派”“竟陵派”“公安派”的流弊起了矫正纠偏的作用。其诗转益多师,不拘一格。文章纵横曲折,奔放恣肆,气格健举,足以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文风。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诗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祟祯时官至礼部右侍郎,因争权失败落职。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后降于清,授秘书院事兼礼部右侍郎、明史副总裁。不久,告病归。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工诗能文,尤以诗称,领袖当时文坛,与吴传业、龚鼎擎并称“江左三大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相近,反对拟古,主张“从肺腑中出”。诗多为应酬之作,但晚期作品似有降清之悔,常露故国之思,故死后著作被清廷禁毁。诗风近晚唐北宋,精巧华美。其文学主张及创作,对转变明代复古风气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