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39 铜镜

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经使用了铜镜。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与各种工艺技术不断发展,铜镜制作也从只供少数“钟鸣鼎食”之家享受的宫廷艺术变成与多数人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用工艺。和其他青铜器一样,铜镜多系铜、锡、铅的合金冶铸而成。只是由于铜镜需要磨出光洁的表面和闪亮的金属光泽,在合金配方中,铜镜的含锡量比例较大。《考工记·车舟人》所载合金“六齐”之一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注明了铜镜含锡量为50%,是6种不同配方的合金中最多的。锡在合金中起着加强硬度和增加表面光泽的作用。

铜镜tongjing

古代用以照面饰容的用具。青铜铸造,一般作圆形,镜面磨光发亮,背面中央多设钮,在钮周围常铸各种花纹和铭文。
铜镜在我国起源久远。根据考古发掘,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距今4000多年的铜镜。从齐家文化经过商至西周,铜镜皆为圆形,镜身较薄,钮多为拱形,镜背已有简单的花纹,形体小,铸造量少,制作粗陋,始终处於原始状态。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时期。春秋时期铜镜铸造数量有所增加,在河南、山东、山西、辽宁、湖南等地都有发现,主要仍为小型素面镜,制作粗糙,出现的少量花纹,仍显出稚拙,未脱离原始状态。战国时期铜镜数量增多,质量显著提高。制镜工艺以楚国最为发达。早期铜镜镜背花纹精致,多采用蟠龙纹、饕餮纹、兽纹、涡纹等。中期以后,镜背花纹分为“地纹”和“主纹”两层。一般以云雷纹、涡纹作地纹,衬托以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和蟠龙纹为主体纹。此时铜镜多数为圆形,也已出现方形镜。有的镜背铸出透雕式兽纹和蟠龙纹,也有用金银错的工艺饰出各种生动复杂的花纹,十分精致。汉代是我国铜镜铸造业昌盛时期,铜镜的制作和使用比战国更为普遍。西汉前期铜镜形制、花纹仍保留战国时代作风。当时最流行的是蟠龙纹镜,另外出现了“规矩形”纹样。这时铜镜上开始铸有铭文。汉武帝时期,铜镜的形制和花纹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镜钮普遍作半球状,还有伏兽、蛙形和连峰状。花纹严格对称于镜面中心,铭文增多。中、后期主要铜镜种类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重圈纹镜”、“日光镜”等。王莽时期,大量流行“方格规矩镜”。此外,还有青龙、白虎等“四神”纹样和子、丑、寅、卯等十二辰文字的。镜铭中开始出现纪年。东汉前期最常见的是“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中、后期又开始流行“兽首镜”、“龙凤镜”、“盘龙镜”、和“双头龙凤纹镜”,都以图案化的动物为纹饰。在长江流域,从东汉中期开始,还出现了“神兽镜”(以东王公、西王母等神像和龙虎等兽为主纹)和画像镜(车马、歌舞、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图像)。花纹多对称于镜面圆心,还出现了对称於镜面直径的,纹样为浮雕式,内容丰富,立体感强。隋唐是我国铜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在形制、花纹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形制上突破了方、圆二形,创造性地设计出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还有钟形、盾形等多种式样,并出现了有柄镜。镜钮以圆形居多,也有兽形、龟形、花纹状。盛唐以后,镜上大量饰有瑞兽、凤凰、鸳鸯、蜻蜓、蝴蝶、葡萄、团花、宝相花和人物故事等新纹样。还采用了鎏金、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工艺,使唐镜脱离汉代铜镜的拘谨古朴状态,显示出其多姿多彩、流畅华丽之风。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铜镜铸造业日趋衰落。北宋铜镜在形制和纹饰方面承唐遗风。南宋铜镜主要为湖州和饶州 “铸鉴局”所造。在形制上最突出的是有柄镜增多。镜上多无纹饰, 只铸出印章, 标明铸造者的名号。元、明时期铜镜铸造都较粗糙,形状多为圆形,花纹有云龙纹、双龙纹和双鱼纹等。许多铜镜无花纹, 只铸出纪年铭文。唐、宋以后,特别是明代,仿古镜风气盛行,主要是仿造各种汉镜。清代以后,则逐渐为玻璃镜所取代。

花鸟人物螺钿镜

1955年河南洛阳出土 (唐)

铜镜

古代铜制照面用具。多圆形,正面磨光,背面铸花纹或铭文,是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实物资料。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历经商周至明清,长期流行。近代为玻璃镜代替。

铜镜

古代照面的用具,亦称铜鉴。一般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殷商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制作轻薄精巧,纽较小,花纹多作几何形图案。秦代铜镜花纹有分离式三螭三禽纹、缠绕式三禽三螭纹、细地四兽纹、螭凤纹、飞仙飞龙纹、缠绕式四螭纹、方胜相连纹等纹式。汉代铜镜渐转厚重,纽多作半球形,纹饰更趋复杂,质地更精,出现了鎏金涂银镜,纯银镜及铁镜。独特的是,汉镜多有铭文,一般是七言或三言,最常见者有:“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子孙备位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浮游天下遨四海, 寿如金石国之保”。放置铜镜 一般有镜架。沂南汉墓石刻上所示镜台,约半人高,中有长方盘,可置脂粉盒等,上为镜托,下有台座,十分轻巧。侍人一手可举起,自由搬动。自东汉中期至魏晋,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极为精美。唐代制作精工,平脱镜、螺钿镜更加富丽。纹饰有人物故事、花蝶、鸟兽等。镜的形状,圆形之外,尚有菱花形及方形等多种。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

铜镜

满族打击乐器。因其铜质且古时用于照面而名。殷商时期已有,沿袭使用至清代。满族主要用于萨满祭祀跳神舞中。将两片大小不等的铜镜缝缀于萨满服上,亦有缀多片铜镜于前胸、后背者,互相撞击发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