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9 铜镜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经使用了铜镜。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与各种工艺技术不断发展,铜镜制作也从只供少数“钟鸣鼎食”之家享受的宫廷艺术变成与多数人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用工艺。和其他青铜器一样,铜镜多系铜、锡、铅的合金冶铸而成。只是由于铜镜需要磨出光洁的表面和闪亮的金属光泽,在合金配方中,铜镜的含锡量比例较大。《考工记·车舟人》所载合金“六齐”之一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注明了铜镜含锡量为50%,是6种不同配方的合金中最多的。锡在合金中起着加强硬度和增加表面光泽的作用。 铜镜tongjing古代用以照面饰容的用具。青铜铸造,一般作圆形,镜面磨光发亮,背面中央多设钮,在钮周围常铸各种花纹和铭文。 花鸟人物螺钿镜 1955年河南洛阳出土 (唐) 铜镜古代铜制照面用具。多圆形,正面磨光,背面铸花纹或铭文,是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实物资料。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历经商周至明清,长期流行。近代为玻璃镜代替。 铜镜古代照面的用具,亦称铜鉴。一般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殷商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制作轻薄精巧,纽较小,花纹多作几何形图案。秦代铜镜花纹有分离式三螭三禽纹、缠绕式三禽三螭纹、细地四兽纹、螭凤纹、飞仙飞龙纹、缠绕式四螭纹、方胜相连纹等纹式。汉代铜镜渐转厚重,纽多作半球形,纹饰更趋复杂,质地更精,出现了鎏金涂银镜,纯银镜及铁镜。独特的是,汉镜多有铭文,一般是七言或三言,最常见者有:“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子孙备位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浮游天下遨四海, 寿如金石国之保”。放置铜镜 一般有镜架。沂南汉墓石刻上所示镜台,约半人高,中有长方盘,可置脂粉盒等,上为镜托,下有台座,十分轻巧。侍人一手可举起,自由搬动。自东汉中期至魏晋,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极为精美。唐代制作精工,平脱镜、螺钿镜更加富丽。纹饰有人物故事、花蝶、鸟兽等。镜的形状,圆形之外,尚有菱花形及方形等多种。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 铜镜满族打击乐器。因其铜质且古时用于照面而名。殷商时期已有,沿袭使用至清代。满族主要用于萨满祭祀跳神舞中。将两片大小不等的铜镜缝缀于萨满服上,亦有缀多片铜镜于前胸、后背者,互相撞击发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