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银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银鱼

产于崇明。头扁平、口大而圆,两颌和口盖 常具锐牙。背鳍和脂鳍各一个。体表光滑,雄鱼臂鳍上方具一纵行护鳞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肉嫩味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铁、磷、钙等营养物质。它以新鲜时食用最佳,用它拌以面粉和葱、姜、酒等辅料,可煎成银鱼饼;用它和鸡蛋一起下锅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银鱼炒蛋”。

银鱼yínyú

也称“银鱼袋”“鱼袋银”。一种佩囊。唐代官吏章服,按品级不同,分别佩戴金、银、铜制作的鱼符,作为饰物凭信,叫作佩鱼。银鱼,即银制的鱼形佩饰,用作四品、五品官吏章服。因鱼符例应盛入鱼袋中,故也称之“银鱼袋”。唐白居易《自叹二首》诗:“实事渐消虚事在,银鱼金带绕腰光。”李廓《长安少年行》:“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文献通考·王礼七》:“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宋岳珂《愧郯录》卷四:“唐故事,假紫者金鱼袋,假绯者银鱼袋。见于新史开元之制。”《喻世明言·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车后有侍女数人,其中有一妇女穿紫者,腰佩银鱼,手持净巾。”清袁枚《随园随笔·赐金紫非本秩》:“紫绶则金鱼袋,青绶则银鱼袋。”

银鱼

脊椎动物,鱼纲,银鱼科。身体细长,透明。头平扁。口大,两颌和口盖常具有锐齿。背鳍和脂鳍有1个。体光滑,雄鱼臀鳍上方具有1纵行扩大鳞片。在我国栖息于近海、河口或淡水中,以小型甲壳类为食。种类颇多,常见的有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为太湖、淀山湖等地春季重要的捕捞对象,产量颇多。供鲜食或晒制鱼干。营养丰富,鲜鱼每百克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糖类1.5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和维生素B1、B2、烟酸等。老年人常食还有益肺止咳、健胃补虚的功效。垂钓时不能钓取,但可作钓铒用。

银鱼salangids

又称面杖鱼、面条鱼。硬骨鱼纲,鲑形目,银鱼科(Salangidae)鱼类的通称。体细长,前部圆筒形,后部略侧扁。头平扁。吻尖或短钝。体无鳞,仅雄鱼臀鳍上方具鳞。背鳍位于臀鳍前方,或部分与之相对。脂鳍小。体透明,柔软。淡水或河口中上层小型经济鱼类。栖息于大、中型湖泊的敞水区及湖湾;或平时生活在近海区,在江河咸淡水区产卵,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孵化。主食浮游动物、甲壳类、仔鱼和小虾。春季产卵,卵黏性。产卵后亲鱼死亡。世界银鱼有6属14种,中国有6属12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见于长江、淮河及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见于黄海、东海及长江下游I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见于鸭绿江口至瓯江口沿岸;居氏银鱼(Salanx cuvieri)见于黄海至南海沿岸。银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主供鲜销或制干品。

居氏银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