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是维持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应当通过政府调节来消除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使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其管理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平等与效率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矛盾、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等,其管理涉及的基本方面是收入分配管理、社会生活质量管理和社会文化建设。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❶建立 “在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平等” 的观念。在长期国民经济管理中,对 “平等” 与 “效率” 既不可能固定地排列先后次序,也不可能不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二者之中哪一个更加重要些。单纯地强调 “平等” 或“效率” 任何一方不仅不能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还有碍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必须认为 “平等” 与 “效率” 同等重要,另一方面则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所要解决的重点所在。应当使 “效率” 本身尽可能地体现 “平等”,使 “平等” 尽可能促进 “效率”。这里的 “平等”,一是生产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二是机会的均等。三是现有生产力水平上的按劳分配。“效率”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 “效率”,是机会均等条件下的“效率”,是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 “效率”。通过政府的长期国民经济管理,在 “效率” 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来实现 “平等”,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❷经济发展中必须反映对人的关心和培养。对人的关心无疑要以物质产品丰富作为标志,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社会仍有可能不协调地发展,“物支配人” 的现象仍然有可能发生。“物支配人” 是不对的,“人支配物” 是对的,社会主义经济只有朝着 “人支配物” 的方向发展,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