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丽江壁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丽江壁画分布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附近的寺庙中。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等处,其余如皈依堂、护法堂等多处壁画已遭破坏。这些壁画是明初至清初时期,当地的土司木氏请画工绘制的。绘画内容多为佛教、喇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有的一幅画中有三种神像并存,表明丽江为多民族杂居之地,且深受汉藏等文化的多种影响。丽江壁画中,时代最早的是琉璃殿的早期壁画,约绘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之前,绘佛、天神诸像,画风朴实。壁画保存最完整的是大宝积宫,创作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绘有“观音普门品图”、“莲花生祖师图”、“如来会佛图”等壁画。人物形象共有540余位,佛、道、喇嘛教人物兼备。用笔严谨细致,人物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在技法上融合了汉画与藏画的风格。这批壁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我国明清时期寺庙壁画中的重要部分。 丽江壁画古代纳西族 *丽江木氏土知府寺观壁画。其中有些原系木氏宫室。原有十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明清寺观内壁上;现存较好的仅有白沙大宝积宫、大定阁、琉璃殿和束河大觉宫等处, 以大宝积宫保存最为完整并最具代表性,共有壁画十二堵。主要创作于明洪武至万历(1368—1620)年间, 间有清初作品, 均系世守丽江的纳西族木氏土知府邀汉、藏、纳西、白等族画工陆续绘制。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印度式佛像, 喇嘛教密宗佛像,也有道教神祇等。部分已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如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木工、纺织、打铁、砍柴、乐舞等人物形象。工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风格。为研究古代纳西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丽江壁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